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夏季吃這些,心易中風,人易中毒…每年都有人中招!

1喝碗綠豆湯, 喝出心中風

據《生活日報》報導 高溫天, 煮上一鍋綠豆湯晾涼後擱冰箱裡, 口渴時喝上一碗, 想想就讓人覺得爽!然而, 江蘇高郵一位年近70歲的老太, 卻因喝了一碗冰鎮綠豆湯而突發心肌梗死, 差點丟掉性命……

▲老人和綠豆汁是一種常見消暑行為, 圖文無關

事情是這樣的:樂老太年近七旬, 幾天前的一天上午, 她從外面買菜回來覺得口渴難耐, 想起冰箱裡有前一天剩下的綠豆湯, 就趕緊喝了一碗, 誰知喝完就覺得胸口像被壓了塊石頭, 喘不過氣。 樂老太趕緊喊老伴送自己去醫院。 經過急診搶救,

樂老太的病情已經平穩。

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科專家張振剛解釋, 氣溫高時, 人體的血管處於擴張狀態, 一旦進食冷飲, 就有可能引起全身血管在短時間內收縮, 這樣一來血壓就會突然升高, 本身就有心腦血管病的人, 就會有突發心絞痛、心梗、腦溢血等危險。

所以, 夏季喝綠豆汁, 一定不要喝冰的!

第一

空腹不喝綠豆湯, 6歲以下要減半

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綠豆性較為寒涼,空腹飲用容易對脾胃造成傷害。 體質寒涼的人本來就有四肢冰涼乏力、腰腿冷痛、腹瀉便稀等症狀,吃了綠豆會加重症狀。 綠豆湯不宜喝冰鎮的,否則會影響脾胃,造成脾胃失衡、腹瀉。

幼兒2至3歲開始吃粥時,可適量加點綠豆。 6歲過後,才可飲用成人量。

第二

鐵鍋不煮綠豆湯, 要煮就用砂鍋煮

綠豆的大部分活性成分都在綠豆皮裡,綠豆皮中的類黃酮和金屬離子作用之後,可能形成顏色較深的複合物,使綠豆湯的顏色發黑,食用後會造成腸胃不適和消化不良。

可以用砂鍋或者不銹鋼鍋。 如果經常用鐵鍋子煮綠豆湯會加重胃痛或者消化不良, 反而達不到去暑濕的目的了。

第三

冬病夏治少碰的豆, 在吃中藥要注意

如果有胃腸薄弱肢酸乏力、全身畏寒、腰腿冷痛、腹瀉等症狀的人在服用中藥的時候則應該禁食綠豆,否則,不僅會降低藥物療效,而且還會加重病情。

特別是很多中老年人有哮喘、氣喘等問題, 想要通過夏治冬病來根除, 這個時候可能在吃中藥的,

建議不要吃、少吃涼性的東西(包括西瓜), 問問您的醫生, 看看您的中藥裡面有沒有不適合和綠豆一起的東西。

第四

一碗紅糖保安康, 護心護胃人安全

從五行學說來看, 胃屬“燥土”, “喜潤惡燥”, “就像乾涸的土地一樣, 希望有水滋潤”。 在餐前, 最好先飲半杯溫度略高於室溫的紅糖水, 這樣可以給胃更好的養護。

從功能上來說, 胃主受納、腐熟水穀。 受納是接受和容納的意思。 容納于胃中的飲食水穀, 經過胃的腐熟後, 下傳於小腸以進一步消化吸收。 在吃飯的時候, 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否則會使胃超負荷運轉。

2 夏季食物吃錯, 人更易中毒

夏天吃東西, 除了容易貪涼, 還容易“中毒”。

《大河健康報》就曾經報導一件這樣的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助理、胰腺炎診治中心副主任郭豐說起之前接診的一個案例:陳女士吃了大量的冰棒和火腿腸後,

吃壞了肚子, 突發嘔吐、腹瀉。

醫生檢查發現陳女士的淋巴結腫大、血壓非常低, 出現中毒性休克, 肝、脾、腎等多臟器出現衰竭。 雖然醫生們盡了最大努力搶救, 但陳女士的病情仍舊未見起色, 入院後不到一個小時, 即不幸逝世。

郭豐說, 陳女士是由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元兇”很可能是火腿腸。 高溫天, 火腿腸等食物未及時冷藏或儲存方法、溫度不對, 容易導致細菌污染, 引起食物變質。

注意 夏季食物儲存, 寧可浪費, 不可將就!

●肉及肉製品

火腿腸、罐頭、肉鬆、肉脯類食物, 按照說明書要求常溫保存,

注意放在通風處。 開封時觀察其是否發黑、發黏、變味等。

滷味比如醬鴨、豬蹄等, 夏季最好選擇有包裝的熟食滷味, 儘量不要讓銷售人員改刀, 避免交叉感染。 熟食滷味購買回家後, 建議用微波爐、蒸鍋高溫加熱, 吃完如有剩餘, 一定要及時冷藏。

新鮮魚肉、豬肉等放入冷凍室時要注意分開放置。

●蔬菜水果

高溫天, 冰箱是蔬果的“主戰場”, 冷藏溫度一般在0℃~10℃。 蔬果冷藏前最好不要清洗, 用保鮮袋包著不紮口放入冰箱。 需要注意的是, 放置時不要貼近冰箱壁, 避免凍傷。

●主食

大米、麵粉等主食都可以在常溫下保存, 注意保持乾燥、定期通風。

●剩菜剩飯

吃不完的飯菜只能冷藏, 但冰箱不要塞太滿, 讓冰箱中的空氣對流, 保證製冷效果。 儲放時,

注意生熟分開, 還需用乾淨的保鮮盒、保鮮袋或者碗盤上附上一層保鮮膜對食物進行密閉儲存。

冷藏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 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徹底加熱, 並確認無變質後方可食用。

每一年夏季, 都有人因為各式各樣的食物中毒、食物不潔、食物溫度過低誘發基礎性疾病而失去生命。

現在三伏往最鼎盛的熱度走, 趕緊給朋友們提個醒吧!夏季的食物, 寧可浪費, 不可將就!

⊙注: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 不做為處方, 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目前70萬人關注我們啦, 快快告訴好朋友們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