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胎兒在子宮裡會哭嗎

胎兒在子宮裡就會哭嗎?對於這個問題你是不是很好奇,接下來小編會為你解答的,准媽媽懷孕幾個月有胎動呢?孕婦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是否會哭吧!

胎兒在子宮裡會哭嗎?

新生兒呱呱墜地,必會啼哭不止。如果不哭,助產士都會用力拍一拍寶寶的屁股,須要大聲哭出來才好。這麼說來,哭是新生寶寶的天性,或是它在子宮裡早就會哭了?一起來看看,胎兒在子宮除了會動動手,伸伸腿,是不是也會哭一哭呢?

有的媽咪說:在孕晚期時不光能感覺到胎寶寶明確的胎動,還能聽到胎兒哭的聲音,胎兒在子宮裡就已經會哭了嗎?為什麼會哭呢?

“呱呱墜地”這一個詞常用來形容新生兒的出生,伴隨著響亮的啼哭來到這個世界。因此,這會讓很多人誤以為人的第一次哭泣是在剛出生的時候。

而實際上,大家早在還是胎兒的時候,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會哭了。

妊娠末期或臨產之前,胎寶真的會哭哦!

我們曾經以為,人的各種感覺都是出生後在環境中形成的。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在子宮中的胎兒,大腦就已經開始形成並發育了。

胎兒也能通過媽媽的身體來獲取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而胎教正是對這一理論的有效論證。

胎兒啼哭大多發生在妊娠末期或臨產之前。他們可能在還沒有出現在分娩室前,就已經在子宮裡哭過第一次了。

有些胎兒的哭聲比較微弱,像輕微的低鳴;有的胎兒的哭聲比較有力,是大聲抽泣的啼哭。

而且,胎兒的啼哭聲有些是可以在媽媽腹部聽到的,有些則可以在媽媽的耳朵處聽到。

當然,並不是每個媽咪都能聽到胎兒的啼哭,畢竟,聲音太過微小,而不同的人對聲音的敏感度也不同。

胎寶寶為什麼會哭呢?

哭,自然是不高興的表現,對於子宮裡的胎兒來說,引起他啼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感到不適,甚至是危險的預兆所引起。因此,孕媽咪一定要重視胎兒的啼哭。

如果你也依稀聽到了寶寶的哭聲,不要忘了去醫院檢查一下。

曾經有位孕媽咪表示,在分娩前幾天突然聽見了腹中孿生胎兒一強一弱的啼哭聲,每當自己饑餓時胎兒的哭聲就特別響亮。

胎兒雖然尚未問世,卻能通過晃動腦袋、手臂、身體以及踢腳等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據說,胎兒也會動腦筋,從7個月起,胎兒的大腦就開始活動了,出生前不久的胎兒腦電圖所顯示的腦電波與新生兒的腦電波是驚人的相似。

因此,胎兒在感到不舒服或是受到母親情緒和身體的影響時,哭也就不稀奇了。

其實胎兒不光會哭,也會笑

英國科學家發現,嬰兒並不是在出生後才學會笑的,而是在出生前數周就學會了微笑。科學家在使用4D彩超時,已經捕捉到難得一見、胎兒出生前微笑的畫面,而且還看到他們會眨眼。

胎兒為何會笑?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情緒或生理反應,為幫助胎兒出生後適應外面的世界所做的準備。

但出生後數周的嬰兒為什麼卻不會笑?對此研究專家解釋為,這種現象可能意味著胎兒在子宮中時是無憂無慮的,不受到什麼干擾,而出生後數周內因置身于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中,使他們受到了一些“創傷”,所以他們就不會笑了。

不過,在經歷了出生後的啼哭,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之下,新生寶寶就會逐漸學會表達各種情緒,當然包括他從子宮就已經開始練習的“哭”和“笑”。

胎兒也有9個害怕

第一、害怕媽媽生病

孕婦一人生病,母子兩人受害,尤其是孕婦患風疹、病毒性肝炎及巨細胞病毒感染、腎炎等疾病,會導致流產、早產、死胎及畸形。

第二、害怕媽媽濫用藥物

許多藥可以通過媽媽血液進入胎兒體內,對胎兒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引起胎兒畸形,其中尤以一些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催眠藥、抗癌藥等對胎兒危害大。

第三、害怕媽媽心情不舒暢

如果孕婦長期精神憂慮、苦悶,不僅對胎兒發育不利,而且還影響胎兒出生後心理、生理及智力發育,也可給胎兒出生後帶來遺傳性焦慮。

第四、害怕媽媽酗酒

酒精會通過母血進入胎兒體內,對胎兒造成損害,甚至引起早產、流產、死胎或畸形,還會影響孩子出生後的智力發育。

第五、害怕媽媽吸煙

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可通過血液進入胎盤,禍及胎兒,易造成早產、死胎、畸形及發生各種圍產期併發症。

第六、害怕媽媽接受X線檢查

由於X線的“電離作用”和“生物效應”,可引起胎兒一系列反應,導致流產、早產、死胎和畸形。

第七、害怕媽媽玩寵物

孕婦經常玩貓、狗等寵物,極易感染弓形體病,孕婦感染後,可造成胎兒先天性感染,引起流產、早產或胎兒畸形。

第八、害怕媽媽夫妻生活不節制

孕婦在孕早期(頭3個月)和孕晚期(後3個月)如果夫妻生活不節制,可引起早產、流產或宮內感染怕媽媽幹重活。重活就是那些挑、抬、搬、提、背等強體力勞動。孕婦若勉強幹這些重活、累活,易導致胎兒流產或早產。

第九、害怕媽媽不按時做產前檢查

孕婦只有按時檢查,才能發現自身及胎兒的異常,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另外,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產前檢查,能及時發現胎兒畸形和其它先天性疾病,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測聽胎動辨別胎兒健康

剛開始,胎動是很輕微的,感覺就好像肚皮突然被電了一下,又似乎像有人在敲門,有時還錯以為是腸子在蠕動,慢慢的,准媽媽有了經驗就能分辨出來了。

胎動是胎兒在媽媽子宮內成長的現象,也是寶寶健康的重要指標。

准媽媽妊娠6~7個月後,除了定時到醫院做產檢外,可以在家中、逛街、公車上,隨時感受胎動,評估胎兒的健康狀況,不一定非要去醫院或使用儀器,這種方式被稱為胎兒運動紀錄。

胎動現象早在准媽媽有感覺前就已經開始了,妊娠8周以後,至少13分鐘就會有一次胎動。

准媽媽10~12周時用超聲波檢查,就可清楚地看到寶寶在子宮裡拳打腳踢、伸懶腰,但要等到18~20周時,才會明顯感到胎動。

剛開始,胎動是很輕微的,感覺就好像肚皮突然被電了一下,又似乎像有人在敲門,有時還錯以為是腸子在蠕動,慢慢地,准媽媽有了經驗就能分辨出來了。

胎動的頻率

胎動的頻率與妊娠周數有密切關係,胎兒越大胎動會越明顯、越密集。懷孕29~38周是胎動最頻繁的時期,接近足月時則略微減少。

一天之內,正常的胎動頻率和次數,一般是每小時3~5次,12小時胎動約為50~70次。

不過,一天之中清晨最少,下午6點以後增多,晚上8~11點最為活躍。如果准媽媽有這種類似的情況發生,就表示胎兒已形成自己的睡眠規律,稱之為“胎兒生物鐘”。

胎動的強弱與頻率,因個體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有的12小時多達100次以上,有的則30~40次。若12小時內,胎動少於30次,或1小時內胎動小於3次,就表示胎兒可能有缺氧的情形,准媽媽最好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從胎動頻率觀察異常

胎動頻率減少或停止,可能表示胎兒在子宮內處於慢性胎兒窘迫的狀態,如缺氧,准媽媽應該及時去醫院。如果胎動減少發生在以前胎動正常的胎兒身上,可能是胎盤功能有障礙,或胎兒健康狀況有不良變化,應儘快去醫院。

尤其是12小時無胎動,或一天內胎動小於10次,或者與前一天相比較,胎動減少了一半者,就更應小心處理。

計算胎動從日常生活做起

下面是准媽媽日常生活計算胎動的三個方法,以明顯感覺到胎動為准。

方法一:准媽媽在白天計算胎動,如能夠測得10次胎動,就可以放心了。如12小時內測得的胎動小於3次,應儘快就醫。

方法二:每日分早、午、晚,各固定1小時,如早上8~9點,下午1~2點,晚上8~9點測量胎動。再將一日所測的三個時段胎動總數乘以4,即為胎兒一天12小時的胎動。

方法三:准媽媽每日撥出一段空閒的固定時間,計算胎動10次所需的時間。可以在飯後進行,若10次胎動花的時間超過3小時,就需要到醫院檢查。

胎動次數減少的可能性

因為胎兒有固定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所以准媽媽有時候不容易感覺到胎動。但胎兒靜止不動的時間最長不超過1小時。

若胎兒1小時都沒有活動,准媽媽可以吃點東西,喝一點甜果汁,或者拍一拍肚子,正常情況下,胎兒會馬上恢復胎動。

此外,巨大的聲音、刺激的強光,均可增加胎動。除上述情況外,准媽媽的健康狀況有時也會影響胎動的次數,如發燒,胎兒活動量會減少,胎動次數也會相應減少。

每日紀錄胎兒的運動,是一件簡單又經濟有效的方法,它不僅可極早發現胎兒缺氧或胎盤功能不足的情形,還可減少准媽媽因過度緊張而造成的疑慮。然而,一旦發現胎動又不正常的情形,要儘快就醫,減少意外事情發生的幾率。

結語:對於准媽媽來說胎兒的一舉一動都是十分珍貴的哦,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的時候竟然就會哭、笑,這個事情小編也是第一次聽說了。作為准媽媽,應該時刻關注胎兒的發育,這樣才能保證寶寶順利的降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