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術后護理的方法是什么
對于平時做重體力勞動的人來說, 平時如果不注意保養膝關節的話, 是會導致膝關節出現損傷, 引起疼痛的現象, 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影響是很大的, 在平時是需要積極進行治療的, 一般情況下, 是可以通過膝關節置換手術來緩解患者的疼痛, 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膝關節術后護理的方法
一.預防早期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
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早期, 因患者活動量少、手術應激等, 最嚴重的并發癥就是靜脈血栓形成, 甚至造成肺栓塞、下肢靜脈栓塞等。 預防下肢靜脈栓塞主要包括:口服抗凝藥、勤翻身、早期功能鍛煉、穿彈力襪、多飲水等。
二.積極康復
術后1月內的膝關節功能鍛煉特別重要, 若膝關節活動度在術后3周內達到90°, 則需回醫院強化康復訓練。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 康復將會變得特別困難。 一個良好的關節應該是穩定的,
三.膝關節置換術后短期內稍有一些不適
1.關于疼痛 一般而言, 膝關節置換術后1月疼痛便極大緩解, 3月后便再無明顯疼痛。 但引起膝疼痛原因眾多, 如坐骨神經痛表現在膝關節后方的放射痛,
2.關于腫脹 由于局部小血管破壞, 靜脈回流變差, 術后腫脹很常見,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 康復做的越好, 腫脹消退的越快。
3.關于麻木 我們人體的皮神經呈樹根一樣的分布, 手術切口不可避免的會累及到皮神經, 少數患者可能在短期內術口的外側會感覺有點麻木。 但這種麻木通常在術后1年便會消失。
四.每年拍攝一次負重位膝關節正側位X片
助于了解假體有無發生沉降、移位、假體周圍骨吸收及膝關節襯墊有無磨損等情況。
五.以下情況需要重視:發熱、拔牙、有創面等
安裝了人工關節假體以后, 細菌達到假體周圍后便不容被殺死, 可能會造成感染。 發熱、齒科操作、內鏡檢查以及其他外科小手術都可能產生一過性菌血癥。 所以, 當需要行以上操作時, 最好先采用相關的預防感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