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保養心臟的三大誤區

近幾年來, 心臟病一直都成為危害人們生命的隱患, 被列為高居前三名的致命疾病。 然而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對心臟進行保養和保護, 即便是懂得保養也不過是吃些綜合維他命、魚油等, 以為這樣就能預防心臟病;還有人以為只要吃低脂飲食, 不碰紅肉、起司, 就能維持心臟健康。 但事實上, 這些觀點真的正確嗎?讓我們來看看下面三個心臟保養誤區吧!

心臟保養誤區一:綜合維他命、魚油可預防心臟病?

維他命雖然對整體健康有幫助, 但卻無法預防心臟病, 說不定造成問題。 有些幾十年前的研究宣稱, 維生素 E 、魚油等可預防心臟病, 但後來都證明這些研究有瑕疵, 或研究資料不正確。

維他命丸、魚油補充劑無法提供食物所有養分, 有些人可能會想, 這些補充劑雖然對心臟沒有特別好處, 但多吃應該可以達到養生、保健效果, 有益而無害, 但其實大錯特錯。

心臟保養誤區二:低脂飲食、不吃紅肉、起司, 就能維持心臟健康?

想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就得要有均衡、營養的飲食, 並多吃蔬菜、水果、堅果、魚類等食物。 蔬菜、堅果、橄欖油都含有豐富微量元素, 有助保護心臟, 降低心臟病風險。 但所謂的均衡飲食, 還是必須攝取肉類、起司, 雖然攝取量要少一些, 但不能完全都不吃, 且脂肪攝取也很重要, 選擇橄欖油、堅果等健康油脂會比較好。

心臟保養誤區三:身體只有一組心臟病基因?

基因、遺傳因素的確會影響心臟病發生風險, 有百分之五十九的人認為, 只有一組基因會影響心臟健康, 實際上並非單一基因會影響心臟病風險, 很多不同基因都會產生作用, 這些基因會影響身體處理膽固醇過程, 也可能決定血管結構是否健康、有彈性。

如果有一等親曾病患心臟病, 那就是重要警訊。 若一個人有抽煙習慣,

飲食習慣也很差, 吃東西不在乎營養、鹽分攝取, 那心臟病風險高低可能就和基因沒有關係。 但若有親人在很年輕、正值壯年的時候就得心臟病, 那往後出現心臟病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一點。

有心臟病家族病史的人更要多注意心臟保養, 飲食要均衡、營養, 且要規律運動、戒煙, 平常也要常留意膽固醇、血壓指數, 這樣才能讓心臟健康又有力。

提醒朋友們一旦發現有頭暈合併心悸、心跳不規則, 或不明原因昏倒, 可能就是心臟病警訊, 最好就醫檢查。 另外, 若在跑步、爬樓梯等運動、活動情況下出現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症狀, 也要懷疑可能是心血管疾病造成, 要趕快到醫院進行診斷。 但如果是進行靜態活動出現類似症狀, 像好端端坐著突然出現胸痛, 是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