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滴耳液的正確使用方法?

患有耳疾的人, 常常會用到滴耳液, 滴耳液具有抗菌消炎、消腫止痛的功效, 給耳朵滴液雖然是很常見的, 但是很多人在醫生給自己開了滴耳液之後, 回到家裡卻不知道該怎麼使用, 或者有些人滴的方法不正確, 導致用完滴耳液之後耳朵不舒服, 那滴耳液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什麼呢?

第一步:滴前, 捂一捂

人的耳朵除了聽聲音, 還是維持平衡的重要器官, 有的患者會把滴耳液放在冰箱冷藏保存(藥水的溫度比人的體溫低很多), 若是直接滴入耳內, “負責”平衡的內耳前庭器官受到溫度的刺激後, 就會引起眩暈的反應。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 在用滴耳藥之前, 用流動水、肥皂清潔雙手, 把藥水瓶握在手心一會兒, 使藥液接近體溫時再滴入耳道內。

第二步:滴時:拉一拉

坐好側偏頭或側臥在床上, “生病”的那只耳朵朝上, 往後上方揪起耳朵, 使外耳道儘量拉直,

將滴耳液對著耳道口, 按醫生指定的滴數滴入(一般情況下, 滴耳液一日三次, 8小時/一次, 每次滴2-3滴。 滴液過多不僅浪費藥液, 而且有引起眩暈等不適反應的可能)滴藥時, 注意不要碰到外耳道壁的皮膚, 以免滴管被細菌污染。

第三步:滴後:按一按

滴完藥液保持姿勢3~5分鐘,

並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耳道口前方的突起)3~5次, 幫助藥液直達患處。

常見的這4種滴耳液, 都是幹啥用的?

1、抗生素類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 可用於敏感菌引起的外耳道炎、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炎等。

氯黴素滴耳液可用於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2、酚甘油滴耳液

用於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時, 以及外耳道炎症的殺菌、止痛和消腫。 注意, 要用於鼓膜未穿孔前, 穿孔後不能使用。 一般只用3—5天, 不宜久用, 久用可能導致鼓膜增厚, 使聽力下降。

3、碳酸氫鈉滴耳液

為鹼性溶液, 能溶解軟化耳耵聹, 利於後續的清理及耳道沖洗。

4、雙氧水

強氧化劑, 能分解釋放出氧氣, 具有抗菌、清潔、除臭作用。 滴藥前可以用它清洗外耳道, 清洗完成後, 再配合滴入其他治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