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發育過程中的特徵,新媽媽須知

孩子是愛情的結晶, 是一個家庭裡最受關注的小生命。 孩子的問題是一直被放在全家人的首位。 孩子的健康發育也是重中之重。 不僅爸爸媽媽會想著法子來為孩子的成長查閱資料, 當然爺爺奶奶更是會變著法子給孩子做好吃的。 但是嬰兒發育過程中的各種特徵你們知道嗎?

1.體重

體重的增長是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 雖然新生兒期有暫時性的生理性體重減輕現象, 但是在出生後 1 周至 10 天就可以恢復到出生時的水準。 以後體重以每天 30 克的速度迅速增長。 嬰兒出生後 2~3 個月內吃奶多, 所以體重增長得快。

如若每天增長速度為 20 克以下, 則應在滿月後的體格檢查時仔細檢查一下, 分析母乳是否不足。

2.身長

嬰兒出生時身長約為 50 釐米, 由於嬰兒的身長在前 3 個月增長較快, 在滿月時, 身長可增加 5~6 釐米。 滿 2 個月時身長要比剛出生時增加 10 釐米左右。 但是通常情況下, 身長的增加要比體重的增長慢一些, 因此看上去嬰兒就顯得更胖。

3.頭、胸圍

頭顱的大小可以用頭圍來衡量。 頭圍的多少反映腦和顱骨的發育程度。 嬰兒剛剛出生時, 頭圍平均為 34 釐米;出生後半年內, 頭部發育很快, 頭圍比出生時可增加 8~10 釐米;滿一周歲時頭圍比出生時可增加 11~12 釐米。 如果頭部過大或過小, 就要請醫生檢查是否有病了。

胸圍反映了嬰兒胸廓生長發育的情況。

出生時, 嬰兒的胸圍一般比頭圍小 1~2 釐米, 到 1 歲半至兩周歲時, 胸圍與頭圍幾乎相等了。

4.視、聽覺

隨著時間的增長, 孩子逐漸能看見活動的物體和大人的笑臉, 如果將手慢慢逼近他眼前, 他就會眨眼, 這就是孩子能看到一些物體的證明, 這種現象叫做“眨眼反射”。 一般在此階段孩子有了初步辨別聲音的能力。 一般最早能分辨清楚的是媽媽的聲音。 如果孩子哭鬧的時候, 聽到媽媽的聲音, 就會停止;若媽媽的聲音一停, 便又哭起來。 也有的孩子一聽到音樂聲就會停止哭並靜靜地聽著。 2 個月的孩子, 一聽到響聲, 就會把腦袋轉向發聲的方向, 要是突然聽到很大的聲音, 就會引起全身的反應, 顯得恐懼, 甚至哭鬧。

5.囟門

周歲以內的小兒的頭蓋骨還沒有發育好, 頭部各塊骨頭之間尚有裂縫。

在頭頂部前中央的地方, 有一塊菱形間隙, 其斜徑一般在 2.5釐米左右, 醫學上稱之為前囟。 嬰兒在出生後數月, 前囟隨著頭圍的前囟門的閉合變化反映顱骨的骨化過程。 通過它可以觀察小兒的一些病理變化。 前囟閉合過早或過晚都是不正常現象。 如果閉合過早多出現小頭畸形, 閉合過晚多出現佝僂病、呆小病或腦積水, 過於飽滿是顱內壓增高的表現, 是腦膜炎、腦炎的重要體征。

後囟是由頂骨和枕骨交接而組成的。 在頭頂後部, 一般在出生時就已經閉合, 最晚在 2~4 個月時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