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頸椎壓迫脊髓的症狀早瞭解

頸椎壓迫脊髓, 也叫脊髓型頸椎病。 是頸椎退變引起的疾病。 主要是緩慢的進行性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和走路不穩、步態笨拙、發抖、無力等。 主要發生在中老年身上。 所以一旦上了年紀, 每個人都要開始重視身體了。

頸椎壓迫脊髓會影響脊髓滋養的神經, 可能會有手麻木、疼痛的感覺, 也可能引起頭暈, 頸肩部疼痛等症狀。 如果不注意頸部的保養, 是可能會發病的。

如果症狀不明顯, 那可以先不要手術治療, 可以保守治療。 建議平時適當的做頸部的運動, 儘量不要長時間的保持一個姿勢, 不要長時間的看電視、看電腦、看手機等頭保持一個姿勢。 這是可以做理療的, 可以緩解症狀。

臨床表現因病變脊髓被侵襲的程度、部位和範圍而異。 感覺障礙多不規律, 手臂的麻木多見, 但客觀上淺痛覺障礙與病變所支配皮節不一定對應, 深感覺少有受累者, 可有胸或腹束帶感, 此時常伴有腹壁反射增強。

上肢通常多以下運動神經元通路損害為主, 手笨拙, 無力, 表現為寫字、系鞋帶紐扣、用筷子等精細動作困難, 隨病情發展可有手內在肌萎縮, 可出現上位其他上肢肌力減退。 Hoffmann征(霍夫曼征)多顯示陽性, 可有反向橈反射, 即敲擊肱橈肌腹或肱二頭肌腱致手指快速屈曲, 與Hoffmann征陽性意義相同, 或出現更早。 少數高位脊髓病變可有肌張力增高, 腱反射亢進等上運動神經元損害表現。

下肢多為上運動神經元通路異常, 表現為肌張力不同程度的增高和肌力減損,

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活躍、亢進, 出現踝陣攣、髕陣攣、Babinski征呈陽性。 肌張力增高, 腱反射亢進導致走路不穩, 尤其快走易跌倒、步態蹣跚、可出現痙攣步態。

脊髓型頸椎病較少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及括約肌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