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酷夏飲料 別被標籤忽悠

原標題:酷夏飲料 別被標籤忽悠

“我只喝無糖的飲料。 ”廣州氣溫逐漸走高, 酷暑即將來臨, 飲料消費旺季也將到來。 追求健康、天然飲食的市民,

是不是以為自己選擇的飲料是完全放心的, 可以敞開肚皮喝?記者採訪獲悉, 飲料包裝上所謂“無糖”並非完全不含糖, 包裝的標籤還有許多“門道”。 因此, 市民在看到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飲料時, 選購還得懂技巧。

“無糖”其實還有糖

“所謂無糖飲料, 其實指的是每百克或每百毫升飲料中, 含糖量不高於0.5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為增強口感, 飲料中會添加甜味劑。 因此, 市民看到標籤顯示“無糖”的飲料並非無糖, 以一瓶飲料300毫升的飲料計, 其實含有約1.5克的糖。 換言之, 喝一瓶飲料就攝入了相應的糖分以及添加劑, 如果“敞開喝”, 更是可能攝入過多的糖。

標籤顯示“低糖”的飲料, 指每百克或每百毫升飲料中含糖或碳水化合物不超過5克,

標準比“無糖”放寬了10倍。 購買時除了看標籤, 還得注意營養成分表中糖的含量。

“0能量”也非真是0

除“無糖”、“低糖”標籤背後有“故事”, “0能量”標籤也並非能量就為0。 根據現行的營養標籤標準, 當100克或100毫升飲料食品中的能量低於17千焦時, 就可以標稱為“0能量”。 換言之, 一款飲料標示“0能量”, 並不意味著飲料中真的一點能量也沒有, 僅僅是含量很低, 現行標準允許其稱“0能量”。

因此, 所謂的“0”其實不是, 同樣一瓶300毫升的飲料, 其所含的能量有可能達到50千焦呢。 如果你一天再多喝幾瓶, 那累計的能量也並不少。

TIPS:教你看食品標籤

看營養成分表排序

按法規要求, 用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 最少的原料排在末位。

看食品添加劑

目前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標注更嚴格,

廠商必須清楚標注所有的食品添加劑, 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劑一詞的後面, 讓消費者明白。

看特殊名字

如檸檬黃、胭脂紅等, 一般是色素;看到帶味道的詞彙, 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 肯定是甜味劑;看到帶膠的詞彙通常是增稠劑、凝膠劑和穩定劑等。 (記者 李光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