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短腸綜合征的偏方

短腸綜合征是指廣泛小腸切除(包括部分結腸切除)術后, 殘留的功能性腸管不能維持病人營養需要的吸收不良綜合征。 臨床以嚴重腹瀉、體重減輕、進行性營養不良和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為特征, 影響機體發育, 致死率較高。 目前主要采用營養支持和小腸移植治療方法, 但療效不能肯定, 病人生存質量仍取決于剩余的小腸長度及其功能狀態。 長久以來我們積累了很多改善或者治療的偏方和飲食方式, 有這種病情的患者不妨試一下。

偏方1

選用附子理中湯或補中益氣湯, 但具體治療中必須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辨證論治。 藥膳可用黨參6克、茯苓9克、大棗5枚、山藥15克、紅糖適量, 加水煎服。 每日1劑, 分數次服用, 連服一周。

偏方2

竹蓀50g, 雞肉200g, 同燉食用。 含有豐富的纖維素, 可促進腸道的蠕動, 增加代謝廢物的排泄。

日常生活中, 患者要注意飲食習慣的調節,

主要通過食療來恢復:腸道功能初步恢復時, 宜選用低蛋白、低脂肪流食, 如稀米湯、稀藕粉、果汁水、維生素糖水、胡蘿卜水等, 每次50~100ml, 每日3~6次。 2腸道功能進一步恢復, 可選用營養均衡型腸道營養制劑, 如安素、立適康等。 患者忌(少)用食物:高脂、高纖維、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動物脂肪、芹菜、菠菜、韭菜、蔥、蒜、辣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