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為什麼捏肩膀會痛

長期做辦公室的人群, 都會有一個通病, 就是肩部不舒服, 不是酸就是痛, 常常因此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有些人為了改善這種情況, 就會通過按摩的方式緩解, 但是按摩遠沒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每次按摩肩部都會被痛哭, 是怎麼回事呢?

肩膀酸痛是什麼病?

1.左肩痛: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為中心的肩部疼痛, 可使肩部活動受到限制。 肩關節和肩部周圍肌肉老化和過度疲勞, 通常是其發病原因。

由於肩部疼痛和心臟疼痛的感覺神經很接近, 都在脊髓後角的地方, 所以心臟出現問題時, 也會反射性地引起左肩部疼痛, 比如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二者的區別是, 心臟疾病引起的左肩疼痛多與活動有關, 在活動時出現, 呈陣發性, 有規律, 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可緩解。

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多在勞累後出現, 休息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2.右肩痛:

急性膽囊炎症可刺激右膈神經末梢,

出現右肩部皮膚反射性疼痛。

膈神經由第3~5頸神經組成, 主要是第4頸神經, 其分支分佈於肩部皮膚上。

當右膈神經末梢受到刺激, 經過膈神經傳到第4頸神經節時, 就會使大腦皮層產生錯覺, 誤認為是右肩部傳入的疼痛。

因此, 右肩疼痛難緩解時, 可先做彩超檢查排除膽囊炎, 如確診為膽囊炎, 經抗感染、解痙止痛治療可緩解肩痛。

給肩膀按摩, 卻越按越痛?

頸肩疼了, 家人給按一按, 立刻覺得輕鬆舒服, 但沒過多久病情再次發作, 這時就要考慮一下其他疾病了。

比如, 由神經跟水腫引起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最常見的頸椎病, 該病急性發作時, 千萬不可進行按摩、推拿、牽引, 否則會加重神經根水腫, 使病情惡化。

正確的做法是先通過系統治療, 消除神經根水腫, 再由專業醫生進行推拿、按摩、牽引等治療。

肩頸莫名地疼痛...

脊柱惡性腫瘤骨轉移較常見, 患者多為40~70歲的中老年人, 由於其症狀沒有特異性, 常被誤診。 脊柱惡性腫瘤侵犯部位以胸椎最多, 其次是腰椎、頸椎和骶椎。

疼痛和肢體的神經功能障礙, 是脊柱腫瘤的一種信號。 疼痛因腫瘤部位不同可有頸肩痛、背痛和腰腿痛, 並放射到上肢、肋間和腿部。

因此當頸肩部出現莫名的強烈痛感時, 不要錯以「肩周炎」對待, 可到醫院做CT排查。

此外, 當肺癌壓迫到病人的臂叢神經時, 也會導致肩痛現象。 和肩周炎不同, 肺癌除胸肩部隱痛之外, 還有很多其他症狀, 如久治不愈的咳嗽、咯血等, 及早拍胸片明確診斷, 可避免誤診和病情延誤。

如何治療肩膀酸痛?

治療肩膀酸痛, 平常可以將頭部轉向不同的方向。 將兩肩向後打轉, 甚至伸個「大懶腰」。 下班回家後也可以用熱敷, 或在淋浴時用暖水噴射酸痛的部位, 也有一定的舒解作用。

穴位刺激按壓法

1.肩井穴:

治療肩膀酸痛時, 以穴道療法最為有效, 而其中又以肩井穴最為特效。 肩井穴位於脖子根部與肩頭連接線的正中央。 可夾緊腋下, 手指併攏於另一邊的肩上。 此時, 剛好中指接觸之處即為肩井穴。 一壓肩井穴, 就會感到十分舒服的壓痛,

很容易就可找到。

肩井是治療肩膀酸痛和肌肉糾結的代表性穴位, 肩膀的肌肉越僵硬, 酸痛的感覺就越強烈。

按揉肩井穴, 取坐位, 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一2分, 換手。 按揉曲池, 取坐位, 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 換手。

按揉合穀, 取坐位, 以左手母指指尖按揉右手合穀穴1-2分再換手進行。 用手指壓住肩井穴, 肩上的血液迴圈會變佳, 硬梆梆的肩膀也會逐漸輕鬆。

2.天宗穴、風池穴、天柱穴:

肩膀的酸痛擴及背部時, 指壓天宗穴即可見效。 天宗穴是位於肩胛骨正中央的穴道。 在肩膀背側, 左右皆有參角形的骨, 即肩胛骨。

以指觸摸肩胛骨的中央, 應可感知骨變薄而形成的凹陷之處, 壓壓看, 若感到刺痛, 即是天宗穴。 為提高效果,也可以刺激其它的風池穴、天柱穴。

3.中府穴:

消除肩膀酸痛的重要穴位,主要治療由上身前弓或者長時間穿高跟鞋走路導致的肩膀酸痛。其位置在鎖骨末端向下約兩指寬的地方。按壓方法,用手微微握住肩膀,將拇指放在中府穴上輕輕按壓。

簡易運動舒緩法

1.兩手抱頭法:

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緊抱繞後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似挾頭部,周而復始。

2.單手壓肩法:

以右肩為例。兩足似弓步,右腳在前,離桌尺餘。左腳在後伸直。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體向下向後擺動。

3.擴胸分肩法:

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放於胸前,兩肘與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擴開胸懷,分開雙肩、吸氣。恢復時呼氣。

4.頭壓手掌法:

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雙腿,手掌放在頭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頭緊緊壓住手掌中心,每次20分鐘。(哪邊痛就壓哪邊的手掌)開始幾天,手臂不能彎度過大,手掌也很難伸到位,可先採用側睡頭壓手掌的辦法。

5.捏拿手臂法:

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從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復捏拿5一10遍,換手。

6.旋摩肩周法:

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貼於右肩,旋摩肩周50~100次,使之產生溫熱感,換手。

7.三指並抓法:

隨便哪只手,食指中指跟無名指三併攏成彎勾狀,然後對著你肩膀疼痛的地方從下往上用力撓,就跟撓癢癢差不多,區別是要三指併攏,並且用力。

為提高效果,也可以刺激其它的風池穴、天柱穴。

3.中府穴:

消除肩膀酸痛的重要穴位,主要治療由上身前弓或者長時間穿高跟鞋走路導致的肩膀酸痛。其位置在鎖骨末端向下約兩指寬的地方。按壓方法,用手微微握住肩膀,將拇指放在中府穴上輕輕按壓。

簡易運動舒緩法

1.兩手抱頭法:

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緊抱繞後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似挾頭部,周而復始。

2.單手壓肩法:

以右肩為例。兩足似弓步,右腳在前,離桌尺餘。左腳在後伸直。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體向下向後擺動。

3.擴胸分肩法:

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放於胸前,兩肘與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擴開胸懷,分開雙肩、吸氣。恢復時呼氣。

4.頭壓手掌法:

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雙腿,手掌放在頭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頭緊緊壓住手掌中心,每次20分鐘。(哪邊痛就壓哪邊的手掌)開始幾天,手臂不能彎度過大,手掌也很難伸到位,可先採用側睡頭壓手掌的辦法。

5.捏拿手臂法:

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從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復捏拿5一10遍,換手。

6.旋摩肩周法:

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貼於右肩,旋摩肩周50~100次,使之產生溫熱感,換手。

7.三指並抓法:

隨便哪只手,食指中指跟無名指三併攏成彎勾狀,然後對著你肩膀疼痛的地方從下往上用力撓,就跟撓癢癢差不多,區別是要三指併攏,並且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