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肝臟血管瘤治療方法介紹

我們知道肝臟是人體裡面最大的器官, 我們的肝臟是用來解毒的, 人體裡面大部分的毒素都是通過肝臟來分解掉, 可見肝臟對於我們人體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的肝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那麼對於我們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肝臟血管瘤是肝臟疾病裡面的一種, 下文我們一起看看肝臟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目前對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存在較大爭議, 主要有血管瘤切除術、血管瘤縫紮術、肝動脈結紮術、微波固化術、射頻治療、肝動脈栓塞術等。 對於彌漫性的肝血管瘤, 或者無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 如肝功能失代償或合併Kasabach-Merritt綜合征, 也可行肝移植治療。 對於需要治療的肝血管瘤, 應綜合多種因素考慮, 以病人獲益、安全、有效為原則, 依據醫生的技術水準和經驗, 多種因素間權衡, 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手術治療

肝段切除術

隨著外科技術的發展和肝臟外科手術技巧的提高,

肝切除術的死亡率和併發症大大減少, 應用範圍已經擴大到肝臟的良性疾病變異, 其中肝血管瘤是最常應用肝切除術的肝臟良性疾病變異。 肝血管瘤病人多無肝硬化病史, 有較好的肝臟代償功能, 能耐受較大範圍的肝切除手術。 對於巨大肝血管瘤或多發血管瘤, 通常可行規則性肝段、肝葉切除術, 甚至半肝切除術, 但肝切除量不可超過全肝的70%-75%。 肝段切除治療肝血管瘤的主要問題是控制出血, 由於血管瘤血供豐富, 瘤體本身易出血, 從而增加手術難度, 甚至有時術中操作不當可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 如何控制出血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

肝血管瘤剝除術

肝血管瘤多呈膨脹性生長,

可壓迫正常肝組織和膽管、血管形成一層薄的纖維包膜, 該介面血管少, 可沿該介面進行鈍行分離, 剝脫出血管瘤, 即為“血管瘤包膜外剝除術”, 可達到出血少、徹底切除病灶的目的。 1988年Alper等首先報告了這種術式, 多個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對肝切除術和血管瘤剝離術進行比較發現:剝離術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和輸血量均明顯少於肝切除術;對肝臟損傷輕,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肝組織, 患者術後肝功能恢復快;減少對重要肝內血管和膽管的損傷, 減少出血, 膽瘺發生率降低。

目前為國內外許多學者所推崇, 已成為治療肝血管瘤的主要術式。 規則肝切除術僅用於疑有惡變、或者肝臟某葉完全被腫瘤佔據時。 但亦有學者認為有的病例術中確認血管瘤與肝實質之間的間隙比較困難,

剝除可能會出血較多, 特別是靠近肝靜脈主幹、肝後下腔靜脈等重要結構的血管瘤, 鈍性剝離易撕裂大血管或損傷瘤體, 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

專家意見:

(1) 瘤體位於肝左外葉,由於操作較簡便也應選擇肝切除術。 另外,多發性血管瘤局限於某一肝葉時亦行肝切除術,此種情況若逐個摘除腫瘤,損傷大、出血多且費時;

(2)由於右肝切除術技術相對複雜,創傷較大,肝右葉血管瘤剝除術比肝切除術具有優勢;

(3) 肝中葉的血管瘤靠近肝門不僅與出入肝的大血管關係密切,還可能侵及左右兩側肝葉,肝切除術對於這樣的腫瘤就更難處理,剝除術不僅可以有效避免肝門處管道的損傷,還不必切除過多的正常的肝組織並明顯減少術中出血;

(4)體積巨大的血管瘤宜採用肝切除術。 因為巨大血管瘤佔據肝左葉或右葉或某個肝段,壓迫肝組織,使病灶所在的肝葉或肝段的正常肝組織所剩無幾,規則性肝葉或肝段切除不至於損失很多正常肝組織,而且避免了因摘除術可能導致的腫瘤包膜或較大血管撕裂大出血;

(5)術前不能排除原發性肝癌或有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病史懷疑肝轉移者,宜行規則性肝切除或有一定“安全切緣”的局部切除術;

(6) 分佈于不同肝葉或肝段的多發性血管瘤,可結合運用兩種手術方式。

腹腔鏡肝切除術

腹腔鏡肝切除技術已日趨成熟, 其創傷小、併發症少、恢復快等微創優勢十分明顯,

其應用率逐年增加。 其術後併發症與開腹手術相似, 且術後恢復快, 住院時間短。 腹腔鏡下左外葉和左半肝切除有望成為治療肝血管瘤的標準術式。 而右肝後葉、中肝葉和尾狀葉等部位的肝血管瘤, 因位置特殊, 易發生大出血, 行全腹腔鏡肝切除術目前尚存在一定難度。 儘管目前腹腔鏡下肝切除治療肝血管瘤的適用範圍有限, 然而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和突破, 腹腔鏡肝切除治療肝血管瘤這種手術方式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肝移植術

肝血管瘤為良性疾病變異, 肝移植術僅用於不可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及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Kasabach—Merritt綜合征, 目前尚未廣泛開展。

縫紮術

肝血管瘤縫紮術肝血管瘤縫紮術是通過對血管瘤進行縫紮使瘤體萎縮、機化, 甚至消失,以達到治療血管瘤的目的。由於既往對肝臟解剖認識的不足,採用血管瘤捆紮術,瘤體愈小,擁紮時間愈長,效果愈好,而瘤體愈大,捆紮時間愈短,則效果愈差。單純血管瘤瘤體縫紮術術後復發率非常高,目前已經不建議常規使用。

肝動脈結紮術

肝血管瘤通常由肝動脈供血,結紮肝動脈後可暫時使瘤體縮小變軟。結合術後放療可使腫瘤機化變硬,對改善症狀、控制腫瘤生長有一定作用。但由於側支迴圈的存在,療效多難以維持,長期效果有限。肝動脈結紮術主要用於無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由於近年來新技術的採用,以往認為不能切除的血管瘤現已能在技術條件較優越的肝膽外科中心安全切除,故單純肝動脈結紮術治療肝血管瘤已很少採用。

肝動脈栓塞術(TAE)

TAE治療肝血管瘤是借鑒於TAE治療肝癌的經驗,理論是基於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動脈供血,栓塞動脈後瘤體內可形成血栓,血栓機化、纖維化使瘤體形成纖維瘤樣結構而達到縮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但對TAE治療肝血管瘤仍有爭議,其原因是大血管瘤的長期效果差,難以使瘤體縮小機化。且栓塞劑術中在對血管瘤起栓塞作用的同時,也常常累及到肝門部及肝內膽管的正常血液供應,可造成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如膽汁瘤、肝細胞壞死、肝膿腫、膽汁性肝硬化、膽道缺血性狹窄及膽管動脈瘺等。同時,血管硬化劑平陽黴素副作用雖少,但引起肺纖維化和大劑量動脈內使用時損傷動脈內膜的副作用也不可低估。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微波可轉化為熱能而使周圍組織凝結,使瘤體局部萎縮、變硬,達到固化腫瘤的目的。採用此法必須阻斷第一肝門,以減少瘤體內血液流動。較大的肝血管瘤,微波治療難以將瘤體完全固化,術後復發率較高。射頻原理與微波相似,對小血管瘤治療效果尚可,對>8cm治療效果不佳,甚至會引發大出血。特別是瘤壁組織菲薄,纖維組織少的瘤體穿刺時易發生不可控制的出血,是微波固化或射頻治療的禁忌。同時肝血管瘤微波固化及射頻消融術可引起大量紅細胞破壞釋放出大量血紅蛋白,可引起急性腎衰和血紅旦白尿。故B超引導下穿刺微波固化或射頻治療血管瘤應非常慎重。對瘤體位於肝臟中心靠近大血管及臨近膽囊胃腸等臟器以及臨近膈肌的易引起臨近臟器的損傷引發嚴重併發症,不適宜射頻消融治療。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介紹了肝臟對於人體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肝臟不要出現問題,上文詳細介紹了肝臟血管瘤的治療方法,我們既可以採用手術的方法治療肝臟血管瘤,也可以採用非手術的方法治療肝臟血管瘤。

甚至消失,以達到治療血管瘤的目的。由於既往對肝臟解剖認識的不足,採用血管瘤捆紮術,瘤體愈小,擁紮時間愈長,效果愈好,而瘤體愈大,捆紮時間愈短,則效果愈差。單純血管瘤瘤體縫紮術術後復發率非常高,目前已經不建議常規使用。

肝動脈結紮術

肝血管瘤通常由肝動脈供血,結紮肝動脈後可暫時使瘤體縮小變軟。結合術後放療可使腫瘤機化變硬,對改善症狀、控制腫瘤生長有一定作用。但由於側支迴圈的存在,療效多難以維持,長期效果有限。肝動脈結紮術主要用於無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由於近年來新技術的採用,以往認為不能切除的血管瘤現已能在技術條件較優越的肝膽外科中心安全切除,故單純肝動脈結紮術治療肝血管瘤已很少採用。

肝動脈栓塞術(TAE)

TAE治療肝血管瘤是借鑒於TAE治療肝癌的經驗,理論是基於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動脈供血,栓塞動脈後瘤體內可形成血栓,血栓機化、纖維化使瘤體形成纖維瘤樣結構而達到縮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但對TAE治療肝血管瘤仍有爭議,其原因是大血管瘤的長期效果差,難以使瘤體縮小機化。且栓塞劑術中在對血管瘤起栓塞作用的同時,也常常累及到肝門部及肝內膽管的正常血液供應,可造成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如膽汁瘤、肝細胞壞死、肝膿腫、膽汁性肝硬化、膽道缺血性狹窄及膽管動脈瘺等。同時,血管硬化劑平陽黴素副作用雖少,但引起肺纖維化和大劑量動脈內使用時損傷動脈內膜的副作用也不可低估。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微波可轉化為熱能而使周圍組織凝結,使瘤體局部萎縮、變硬,達到固化腫瘤的目的。採用此法必須阻斷第一肝門,以減少瘤體內血液流動。較大的肝血管瘤,微波治療難以將瘤體完全固化,術後復發率較高。射頻原理與微波相似,對小血管瘤治療效果尚可,對>8cm治療效果不佳,甚至會引發大出血。特別是瘤壁組織菲薄,纖維組織少的瘤體穿刺時易發生不可控制的出血,是微波固化或射頻治療的禁忌。同時肝血管瘤微波固化及射頻消融術可引起大量紅細胞破壞釋放出大量血紅蛋白,可引起急性腎衰和血紅旦白尿。故B超引導下穿刺微波固化或射頻治療血管瘤應非常慎重。對瘤體位於肝臟中心靠近大血管及臨近膽囊胃腸等臟器以及臨近膈肌的易引起臨近臟器的損傷引發嚴重併發症,不適宜射頻消融治療。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介紹了肝臟對於人體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肝臟不要出現問題,上文詳細介紹了肝臟血管瘤的治療方法,我們既可以採用手術的方法治療肝臟血管瘤,也可以採用非手術的方法治療肝臟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