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多病是定律?保持身體機能是關鍵
【環球網綜合報導】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自我感覺身體狀況良好, 實際卻十分脆弱, 些許壓力就會讓健康狀態直線下降。 事實上, 這正是身體機能衰退的表現。 對此, 法國《費加羅報》進行了深入解析。
專家稱, 人體機能在25到30歲之間開始退化, 以至老年時稍有不慎便會遭疾病侵襲, 因此健康問題應儘早被重視。 保持健康是人類需要研究一生的課題, 此前醫生早已提出許多建議:不吸煙、不酗酒、膳食營養均衡、掌握身體資料、定期體檢……除此之外, 《費加羅報》提出兩個應被優先考慮的方案:拋棄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並堅持定期鍛煉。
堅持每週5天、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鍛煉(持續步行、汽車、游泳等), 可降低患心肌梗塞、中風、糖尿病、結腸癌、乳腺癌及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 運動不僅可預防慢性疾病, 還具有抗炎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 想取得成果, 就必須規律地鍛煉。 騎車兩小時不能彌補整個星期的懶惰。 人們坐在電視機或電腦螢幕前的時間不斷延長, 卻不知久坐不動已成健康的一大威脅。
因此專家認為, 相比於身體資料, 我們應該更重視運動能力。 心臟學專家稱, 無論年齡大小, 我們都應當能夠一口氣爬上四樓後還能不費力地說話, 否則就說明我們的身體有潛在患病風險, 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缺乏鍛煉。 (實習編譯:王栗媛 審稿:王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