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症狀:窮思極慮是強迫症的表現

這是一個大學女孩的提問, 其中述說她的一個煩惱, 相信很多人也曾有類似的經歷問:我是個21歲的女孩, 某大學學生, 學法律。 兩年前, 我在讀高三時, 不知為什麼突然對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問題著了迷, 老是去想有時不想想卻控制不住, 到後來越想越怕, 如, 人活著的意義, 活著能看到這美好的世界等等, 但還是無法擺脫。 有一天煩惱正纏著我, 我卻突然發奇地想, 冒出我是誰等問題, 甚至發展到看見這些東西是我所知道的等問題, 甚至發展到看見別人就去想別人是誰、他們為什麼活得那樣自在,

這些我陷入極端痛苦之中。 我害怕神經有問題, 害怕我有意識障礙症, 但我去醫院檢查, 大腦一切正常。 可我還是不放心, 所以請教您。 我現在非常苦惱, 學習成績不斷下降, 書看不下去, 又不敢告訴父母, 也不敢告訴同學。 現在我的所有煩惱都集中在注意自己, 去想我是誰?。 有沒有較好的心理療法使我解脫呢?

答:你得的是窮思極慮型的強迫性心理症。 你是學法律的, 如果現在讓你上臺講一堂課或做一場公開辯論, 題目就是《人為什麼活著?》, 我想你會口若懸河, 大侃特侃, 甚至可以拿到競賽的冠軍。 我完全相信你能引經據典, 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為指導完成論述, 即使你有意把你整天想的為什麼暴露出來, 你也不會說走嘴,

離開主題。 這是為什麼?原因辯論是競賽, 它在你心目中占主導地位, 使你的神經保持高度興奮, 在這種狀態下, 不管你有什麼想法也都會被壓倒抑制, 這就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相互抑制法。 心理症的治療程式, 首先是要瞭解自己的病。 記得著名的俄羅斯病理心理學家史莫林斯基說過:患者只有瞭解自己的病的本質, 才能成功地消除疾病。 你的病的本質是強迫性, 它的起因歸結於你的早期生活。 如童年的生活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等。 肯定地說, 你一向是個小心拘謹、優柔寡斷、善於琢磨、思維反復、生活刻板、感情貧乏、嚴肅認真、力求完美、自我束縛的人。 父母的過多保護, 過多包辦, 使你到青春期時, 還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不能自我認同。 你所反復思考的是我是誰就充分說明不能自我認同這點。 而這一心理發展應當在18歲前就完成。 也許是高考的過度壓力, 讓一個自我尚未十分認同的孩子負擔過重吧, 於是在性格基礎上產生出這種強迫性心理障礙。 我們無法追究既變生活方式, 增加情感濃度;二是採取補救措施, 以期使你順利地完成學業, 踏入社會。 前面所談的抑制法是實際可行的, 因為你們學校經常有這種活動, 而且你未來的職業也必須進行思維與口才的鍛煉。 要抓緊一切活動的機會, 出風頭也好, 顯示自己也好, 都是自我調節的手段。 一定要做到發言風趣, 有藝術性幽默感。 無論百人會場, 還是幾個人的議論, 都要抓住鍛煉的機會不能放過,
別外要找心理醫生給你開些抗強迫性的藥。 其它就是利用課餘時間, 多交往、多娛樂。 唱唱卡拉OK, 跳跳迪斯可。 總之你要變成一個活潑開朗、熱情好友、喜歡助人、無時不在尋求興趣、歡笑詼諧的人, 這樣才能真正地使你擺脫困境, 走上健康學習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