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寶灌腸有什麼副作用

孩子小的時候看病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無論是打針還是吃藥, 都非常困難。 在兒童醫院到處都能聽見孩子的哭聲, 有些孩子看到醫生拿針就開始哭鬧不止。 近些年為了改變這種治療方法退出了灌腸, 寶寶灌腸有什麼副作用嗎?下面是介紹如何給寶寶灌腸的步驟以及灌腸的危害, 一起來瞭解下吧~

一、到底什麼是灌腸?

灌腸就是把一些液體, 比如:水、生理鹽水或藥物通過導管經肛門注入到腸道內, 以達到給藥或清潔腸道的一種方式。

灌腸並非沒有用處, 否則醫院也不會將這種治療方法留下來。 但灌腸主要用於那些嚴重便秘患者、患腸套疊、巨結腸的孩子, 以及手術前腸道清理的輔助措施, 目的明確且偶爾使用。 並不是只要寶寶一生病, 就立馬實施灌腸治療的常規措施。 對於動不動讓寶寶灌腸的個別醫生, 寶媽奶爸們也要懂得說不。 下面小康君就準備了一些依據,

讓你的拒絕變得更有說服力。

二、灌腸不當會給寶寶帶來哪些危害?

危害一:有腸道穿孔的風險

成人的腸道都非常薄弱, 更別提嬰幼兒的腸道了。 長期且操作不規範的灌腸手法, 容易造成腸道穿孔, 簡單來說就是把腸子捅破了。

而且損傷的腸道還會被糞便和細菌“襲擊”引發感染情況。 所以, 1歲以內的寶寶不要輕易灌腸。

危害二:容易用藥過量

帶寶寶做過灌腸的家長都知道, 灌腸後藥物會排出來, 至於寶寶吸收了多少, 連醫生都沒法兒給出準確的判斷, 稍不小心就有可能發生用藥過量的現象, 某些藥物成分還有可能損傷局部皮膚, 造成潰爛。 其實, 口服藥物更容易被吸收, 注射用藥藥量把握的更精准。 只要寶寶不嘔吐或異常的拒絕, 家長最好遵醫囑選擇口服藥物或打針。

危害三:過敏性休克

給寶寶打針前一般需要做皮試, 這是為了防止寶寶對某些藥物過敏。 但灌腸幾乎沒有這個環節, 這就增加了過敏的幾率, 一旦寶寶對藥物過敏, 就極有可能出現休克甚至是更嚴重的後果。

危害四:水電解質紊亂

長期不當的灌腸會造成寶寶體內含電解質的水分流失, 酸堿嚴重失衡時還有可能危及寶寶的生命。

危害五:腸道菌群失調

我們的腸道裡有很多抵禦外來細菌的有益菌, 那就是益生菌。

長期灌腸或操作不規範都有可能打破人體菌群的這一平衡狀態, 出現腹瀉, 甚至是造成腸道永久性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