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上腹部疼痛 慎防胃潰瘍來襲

胃潰瘍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作為消化性潰瘍中的常見類型, 胃潰瘍的地理分佈大致有北方向南方升高趨勢,

且好發於氣候變化較大的冬春兩季。 此外, 男性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 可能與吸煙、生活及飲食不規律、工作及外界壓力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胃潰瘍早期典型症狀

上腹部疼痛, 位於劍突(心窩)下或上腹部中線周圍, 呈燒灼性、齧咬性或饑餓性鈍痛、脹痛或隱痛。 但有時也僅局限於胸腔下部。

疼痛發生後會持續半小時到三小時。 一陣陣的疼痛時發時消, 經過歷時數周的間歇性疼痛後, 會出現一段短暫的無痛期。 這種疼痛與飲食有關, 常因饑餓、服藥、酸性食物或飲料而誘發。 疼痛可以因進食、飲水、服用鹼性食物(如饅頭)而緩解。

其他可能症狀是燒心、吐酸水、噯氣、食欲喪失、體重減輕、貧血、偶爾嘔吐, 嘔吐後就會使疼痛緩和下來,

黑色或柏油樣大便。

胃潰瘍癌變的早期症狀

1、疼痛性質的改變。 潰瘍病的特點是規律性疼痛。 胃潰瘍為飽餐痛, 疼痛在飯後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 至下次進餐前疼痛已消失。 十二指腸潰瘍是饑餓痛亦稱空腹痛, 疼痛多在飯後3~4小時出現, 持續至下一次進餐前,

進食後疼痛可減輕或完全消失, 有的病人可出現夜間痛。 如果潰瘍發生在距十二指腸相近的胃幽門部, 則疼痛節律性與十二指腸潰瘍相同。 一旦胃潰瘍疼痛性質發生了改變成為持續性疼痛或者有所減輕, 此時應警惕癌變的可能, 應及早去醫院檢查。

2、明顯消瘦。 凡年齡在40歲以上的胃潰瘍病人, 短期內有食欲減退、厭肉食、噁心、嘔吐、吐隔宿食或暗紅色食物、營養狀態不佳、明顯消瘦、疲乏無力等症狀, 且藥物治療效果變差, 這可能是惡變的信號。

3、出現固定的包塊。 一部分胃潰瘍病人在其心窩部可摸到包塊、質硬、表面不光滑, 而且包塊迅速增大, 按壓疼痛。 隨包塊的增大, 嘔吐也隨之加重, 此種情況大都是發生了惡變。

4、無法解釋的黑便。 一般黑便可見于進食大量豬、羊、雞等動物血之後, 也見於服某種藥物之後。 如果潰瘍病人出現了無法解釋的黑便, 或者化驗大便持續有血, 需特別注意, 應進一步查清, 這往往是惡變的先兆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