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腎虛宜食物品全集合

腎虛者宜吃下列食物。

芝麻

甘平, 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 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 氣味和平, 不寒不熱, 補肝腎之佳穀也。 ”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 頭昏耳鳴, 發枯發落及早年白髮, 大便燥結者, 最宜食之。

粟米

又稱穀子、稞子。 能補益腎氣。 《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 ”明·李時珍還說:“粟, 腎之穀也, 腎病宜食之, 煮粥食益丹田, 補虛損。 ”

豇豆

又稱飯豆、長豆。 性平, 味甘, 能補腎健脾, 除脾虛者宜食外, 腎虛之人也宜食用, 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 或小便頻數, 婦女白帶, 食之最宜。 《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

補腎健胃, 生精髓。 ”《四川中藥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 健脾胃, 治白帶, 白濁和腎虛遺精。 ”

牛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 《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 澤肌, 悅面”。 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 尤為適宜。

狗肉

性溫, 味鹹, 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 還能溫腎助陽, 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 食之最宜。 《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 壯陽, 暖腰膝, 補虛勞, 益氣功。 ”《醫林纂要》亦雲:“狗肉補肺氣, 固腎氣。 ”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 下元虛人, 食之最宜。 ”下元虛者, 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羊骨

性溫, 味甘, 能補腎強筋骨。 《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 補下焦虛冷。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 通督脈, 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 腎虛不能攝精,

白濁。 ”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 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 捶碎煮爛, 空腹食之。 ”對腎虛勞損, 腰膝無力怕冷, 筋骨攣痛者, 最宜食之。

豬腎

性平, 味鹹。 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 《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髒, 治耳聾”。 水髒者實指腎臟而言。 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 宜常食之。

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 《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 益血填精”。 《本草匯言》亦雲:“淡菜, 補虛養腎之藥也, 此物本屬介類, 氣味甘美而淡, 性本清涼, 善治腎虛有熱。 ”所以, 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 食之最宜。

干貝

又稱江珧柱。 性平, 味甘鹹, 能補腎滋陰, 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 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干貝補腎,

與淡菜同。 ”《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 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鱸魚

又稱花鱸、鱸子魚。 性平, 味甘, 既能補脾胃, 又可補肝腎, 益筋骨。 《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 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 腎主骨, 肝主筋, 滋味屬陰, 總歸於髒, 益二髒之陰氣, 故能益筋骨。 ”《嘉枯本草》認為:“鱸魚, 多食宜人, 作蚱尤良。 ”凡肝腎陰虛, 或脾虛胃弱者皆宜。

桑椹

俗稱桑果。 性寒, 味甘, 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 如《滇南本草》雲:“桑椹益腎臟而固精, 久服黑髮明目。 ”清·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 充血液, 健步履。 ”故腎虛之人, 尤其是腎陰不足者, 食之最宜。

芡實

性平, 味甘澀, 有益腎固澀、補脾止泄的雙重功效。 《本草經百種錄》稱之為“脾腎之藥也”。 《本草從新》亦說它能“補脾固精”。

《本草新編》中還說:“芡實不特益精, 且能澀精補腎, 與山藥並用, 各為末, 日日米飯調服。 ”凡腎虛之人遺精、早洩、帶下、小便不禁或頻多者, 宜常食之。

栗子

性溫, 味甘, 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 更有補腎壯腰之功, 對腎虛腰痛者, 最宜食用。 如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曾說:“生食之, 甚治腰腳不遂。 ”明·李時珍亦曾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 以袋盛生栗懸幹, 每旦吃十餘顆, 次吃豬腎粥助之, 久必強健。 ”

胡桃

性溫, 味甘, 既能補肺止喘, 又能補腎固精, 還能潤腸通便。 適宜腎虛喘嗽、遺精陽痿、腰痛腳弱、小便頻數、大便燥結之人服食。 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說:“胡桃, 為滋補肝腎, 強健筋骨之要藥, 故善治腰疼腿疼, 一切筋骨疼痛。 為其能補腎, 故能固齒牙, 烏鬚髮,

治虛勞喘嗽, 氣不歸元, 下焦虛寒, 小便頻數, 女子崩帶等症。 ”

山藥

性平, 味甘, 為中醫“上品”之藥, 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 還能益腎填精。 如明·李時珍指出:山藥“益腎氣, 健脾胃。 ”《本草正》亦載:“山藥, 能健脾補虛, 滋精固腎, 治諸虛百損, 療五勞七傷。 ”《本草經讀》還說:“山藥, 能補腎填精, 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 凡上品之藥, 法宜久服, 多則終身, 少則數年, 與五穀之養人相佐, 以臻壽考。 ”所以, 凡腎虛之人, 宜常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