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穿根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福建中草藥》

【拼音名】Chuān Gēn Ténɡ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reeping Psychotria

【別名】春根藤、木頭疳、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上木蛇、、白花風不動、山芡實、潭薏米、多泥紅、風不動藤、松筋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節的枝、葉或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sychotria serpens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 割取枝葉, 曬乾。

【原形態】多分枝攀援藤木, 長達5m或更長。 常以撖一根攀附于喬木或貯存器石上。 嫩枝稍扁, 有細直紋, 老枝柱狀。 葉對生, 厚紙質;葉柄長3-5mm;托葉短鞘狀, 早落葉片卵形, 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 長1.5-6cm, 寬8-20cm, 先端急尖或鈍, 基部楔形, 全緣, 側脈稀疏, 不很明顯。 聚傘花序頂生, 3歧;總花梗長可達3cm;萼簡倒圓錐狀, 裂片5,極短;花冠白色, 外面稍呈秕糠狀, 5裂, 裂片略長於花冠簡;雄蕊5;子房2室, 每室有胚珠1顆。 核果近球形, 長4-6mm, 直徑3-4mm, 熟時白色。 花期秋季, 海南地區幾乎全年可開花。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野間石上或樹上。

資源分佈:分佈我國南部。

【性狀】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 具分枝, 多切成段, 長3-5cm, 直徑3-8mm, 老莖可達1.5cm;表面黑褐色, 有縱皺紋, 具節並常有不定根;質堅實, 嫩枝較脆, 折斷而髓部較大或中空;老莖木質, 難折斷, 斷面木部淺棕紅色, 中央間見深色的小髓。 葉對生, 薄革質, 卵形或橢圓形, 長1.5-3.5cm, 寬1-2.5cm, 先端急尖或鈍, 基部楔形, 全緣, 上面灰綠色或綠褐色, 下面色較淺;葉柄長約1cm;托葉膜質, 棕褐色, 近方形。 間見類球形小核果, 直徑約4mm, 淡白色。 氣微, 味澀、微甘。 以莖枝勻、葉片多者為佳。

【化學成份】穿根藤中含有熊果酸(ursolic acid),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高級脂肪酮(higher aliphatic ketone), 烏楠醌(tectoquinone)等。

【藥理作用】從穿根藤全草中提出的熊果酸在體外對人鼻咽癌(KB)細胞的ED50為6.6μg/ml, 對人肺癌A549ED50為4.0μg/ml, 對回盲腸癌HCT-8的ED50為4.5μg/ml, 對乳腺癌MCF-7的ED50為4.9μg/ml。

【性味】苦辛;平

【歸經】肝;心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 主風濕關節痛;手足麻木;腰肌勞腡;坐骨神經痛;多發性癰腫;骨結核;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鮮品30-60g;或搗法;或浸灑。 外用;適量, 搗法塗;或研末調敷。

【附方】①治反胃噎膈:穿根藤鮮莖葉一兩, 搗絞汁, 酌加蔗漿調白酒送服。 ②治小便渾濁:穿根藤幹全草每次二兩。 水煎服或合豬小腸燉服。 ③治腸風下血, 每天大便五六次:一、穿根藤莖連葉、槐花各一兩, 一枝香五錢。 水煎泡烏糖服。 二、穿根藤根一兩, 水煎服。 ④治喉痹:穿根藤鮮根搗絞汁一小杯, 徐徐吞咽。 ⑤治痔腫:穿根藤鮮根搗絞計, 塗患處。 ⑥治毒蛇咬傷:穿根藤全草四兩, 浸白酒一斤, 一星期後用, 每服一小杯;另以棉花蘸此藥酒罨傷口。

(選方均出《泉州本草》)

【各家論述】

1.《廣州植物志》:煎服或浸酒飲, 壯筋骨, 消風濕。

2.《廣東中藥》:強壯劑, 治腰痛;又為通經鎮痛藥, 能消散瘡, 去喉頭腫痛;又可治腰部骨節痛及關節疼痛。

3.《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治頭痛、氣痛、小兒疳積。 莖、葉: 消炎, 解毒, 去腐, 接骨, 祛風濕, 治跌傷。

4.《廣東中草藥》:全草:祛風止痛, 舒筋活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