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香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Yīn Xiānɡ Pí
【別名】廣東桂皮(《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為樟科植物陰香的樹皮。
【生境分佈】生長于疏林中有陽光處;或為栽培。 分佈廣東、廣西、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化學成份】樹皮含揮發油(為桂皮醛、丁香油酚、黃樟醚等)
【性味】
①《嶺南采藥錄》:味辛。
②《陸川本草》:辛, 溫。
【功能主治】
溫中, 散寒, 祛風濕。 治食少, 腹脹, 水瀉, 脘腹疼痛, 風濕, 瘡腫, 跌打扭傷。
①《嶺南采藥錄》:取皮三四錢, 煎水服, 能健胃去風。 其皮為末, 用酒調敷, 治惡毒大瘡, 生飛蛇瘡。
②《陸川本草》:祛風濕, 止瀉。 治寒濕腹瀉、腹痛, 痢疾, 風濕骨痛。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散寒,
④《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祛風消腫, 收斂止瀉。 治風濕性關節炎, 腰腿痛, 跌打扭傷, 癤腫瘡毒, 創傷出血, 水瀉, 寒性胃腹痛, 食欲不振, 經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或研末。 外用:研末調敷或浸酒搽擦。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