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六心理不利於老人健康(1)

目錄

第一章:老年人6種心態不利身心健康

第二章:老人如何保持良好心態?

第三章:呵護老人心理有哪些方法?

第四章:老年人心理的“五怕”

編者按:老年人想要健康長壽, 心理健康必不可少, 老年人的一些心態不利於身心健康。 那麼, 老年人的哪些心態危害健康呢?老人如何保持良好心態?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盤點老人養生之道, 從中揭秘答案吧。

老年人6種心態不利身心健康

1、幻想:

受身體逐漸衰老的影響, 有些老年人盼望長壽的願望會越發強烈。 於是, 他們會常常用幻想來欺騙自己, 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

如愛聽他人關於自己健康的恭維話等。

2、怕死:

他們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懼死亡。 懼怕談論死亡, 不敢探視病人, 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 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 不敢正視。

3、怕孤獨:

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 其主要表現是自我評價過低、生存意識消極、經常對他人不滿及抱怨。 長此以往, 有此情況的老人就會加強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強化自我內心的封閉, 逐漸地疏遠社會, 最終會形成孤獨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模式, 並將默默地承受孤獨帶來的痛苦。 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 又害怕由於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 於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 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

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4、抑鬱: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較脆弱, 面對衰老的客觀事實既懼怕又無奈, 這種心態如果不及時調整, 極易導致抑鬱。 這種抑鬱比較頑固, 很容易使人喪失生活的興趣, 令人感到疲憊。 因而這種人很容易情緒激動, 動不動就發火, 常常自卑自責、自怨自歎, 嚴重者可有自殺的傾向和行為。

?

?

5、偏激:

這種情緒可表現為兩個相反的趨向。 一種趨向是因衰老以點帶面地否定自我, 把自己看成無用之人, 經常自責、自卑、自憐和自貶。 另一種趨向是因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別人, 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關心和照顧, 卻不考慮他人及社會的實際條件和能力。 當這種希望得不到滿足時, 又加劇了其心理上的偏激,

並因此而自暴自棄。

6、多疑:

有些老人因身體有病而多疑, 常表現為無病也疑, 有病更疑。 即使自己有一些輕傷小恙也自以為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間或談病色變, 問病又止, 求醫換藥不斷。 這種疑病可令其對衰退的機能極度敏感, 對一般人感覺不到的體內變化或體驗不到的痛苦也都會有所感覺, 如對心臟的跳動、胃腸的蠕動等方面的變化也能感覺到。 這些過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老人如何保持良好心態?

會做三件事——會關門、會計算、會放棄

人一輩子有幾天?我的回答是“3天”, 即昨天、今天和明天。 “3天”中“今天最重要”。 把每一個今天過好, 首先是會關門, 把通往昨天的後門和通往明天的前門都關緊了,

人一下子就輕鬆了。 其次是會計算, 一是要學會計算幸福;二是要學會計算自己做對的事情。 最後是會放棄, 請牢記先舍後得, 舍了才會得。

學說三句話——算了、不要緊、會過去的

算了, 錢包被偷了, 算了。 對於既成事實, 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這個事實。 不要緊,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一定要學會說不要緊, 要心胸豁達, 樂觀處事。 會過去的, 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做《陽光總在風雨後》, 別煩惱, 一切都會過去的。

學會三方法——三樂法、三不要法、年齡減十法

三樂法, 就是助人為樂, 知足常樂, 自得其樂。 三不要法, 一是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別人;三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年齡減十法, 假如您今年78歲了,

當別人問您多大年紀時, 您可以樂呵呵的說, 我今年68歲。

呵護老人心理有哪些方法?

1.豐富業餘生活

老年人應當根據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 把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些, 如練書法、種花草、養禽鳥、讀書報、看影視劇等, 這樣既可舒展心情, 又能珍惜時光, 使生活更有意義。

2.活到老, 學到老

老年人學習不單純是為了學習新知識,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 使自己不感到寂寞。

3.保持樂觀情緒

老年人要對生活充滿信心, 儘量做到心胸開闊, 情緒樂觀, 發揮自己在知識、經驗、技能、智力及特長上的優勢, 尋找新的生活樂趣。

4.學會擺脫煩惱

生活既豐富多彩, 同時也充滿坎坷和煩惱, 人生本來如此。 大風大浪已經經過, 不必為小事煩惱, 更不要處於鬱悶狀態,

要通過各種途徑把壞情緒及時釋放出來, 保持一份好心情。

5.家庭和社會關心

家庭和社會的關心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環境和必要條件, 生病時需要照顧, 不但給予物質上的關心, 更重要的是給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

6.加強人際交流

老年人要經常和好友聊天談心, 交流思想感情, 在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中汲取生活營養, 使自己心情舒暢、生活愉快。  

老年人心理的“五怕”

怕封閉

老人對社會的認知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 老人不願接受新事物。 事實證明, 越封閉的老人衰老得越快, 越認為自己與這個社會不協調, 因而讓老人從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會更有利於老人的健康, 如果老年人也能像年輕人那樣熱忠於上網、旅遊, 那麼老人就會身心愉悅,減少疾病的發生。

怕賦閑

人在年輕時,經常希望老年時會衣食無憂,不用再勞作。但是真正老來閑下來就會發現,精神無以寄託,每天打不起精神來,因而老了就更應該有點事兒做,哪怕幫人送送報、收收水電費,都可以讓他們的生活充實一些,減少抑鬱症的發生。

怕孤單

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單,沒人陪。但當今社會年輕人都在外邊打拼,很少有時間陪陪父母,這時老人應該走出來,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多結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幾個能說心裡話兒的人,遠離孤單,樂觀向上的情緒會讓老人受益匪淺。

怕變故

有一句話叫做安度晚年,老年人年齡越大,心理承受能力越小,最受不了生活中的變故,哪怕只是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讓老年人茶不思飯不想好幾天。因而一旦遇有變故,家人就要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注和心理開解。

怕疾病

人老體弱,一些疾病經常會侵襲老年人的身體,患了疾病的老年人心理會變得越發脆弱,對生活失去信心,這樣壞的心情極易引起疾病的惡化,如此反復,對老年人的健康極為不利。這樣的老人,需要經常看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這樣才有利於他保持樂觀的情緒,戰勝疾病,健康長壽。

總結:老年人達到獨自在家,兒女們也都沒有陪在身邊,這樣就形成了老年的心理孤獨、不安全等一些情緒,要想延年益壽這些情愫必須克服。以上小編為老年人盤點的心理健康秘笈趕緊來嘗試下吧。

那麼老人就會身心愉悅,減少疾病的發生。

怕賦閑

人在年輕時,經常希望老年時會衣食無憂,不用再勞作。但是真正老來閑下來就會發現,精神無以寄託,每天打不起精神來,因而老了就更應該有點事兒做,哪怕幫人送送報、收收水電費,都可以讓他們的生活充實一些,減少抑鬱症的發生。

怕孤單

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單,沒人陪。但當今社會年輕人都在外邊打拼,很少有時間陪陪父母,這時老人應該走出來,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多結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幾個能說心裡話兒的人,遠離孤單,樂觀向上的情緒會讓老人受益匪淺。

怕變故

有一句話叫做安度晚年,老年人年齡越大,心理承受能力越小,最受不了生活中的變故,哪怕只是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讓老年人茶不思飯不想好幾天。因而一旦遇有變故,家人就要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注和心理開解。

怕疾病

人老體弱,一些疾病經常會侵襲老年人的身體,患了疾病的老年人心理會變得越發脆弱,對生活失去信心,這樣壞的心情極易引起疾病的惡化,如此反復,對老年人的健康極為不利。這樣的老人,需要經常看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這樣才有利於他保持樂觀的情緒,戰勝疾病,健康長壽。

總結:老年人達到獨自在家,兒女們也都沒有陪在身邊,這樣就形成了老年的心理孤獨、不安全等一些情緒,要想延年益壽這些情愫必須克服。以上小編為老年人盤點的心理健康秘笈趕緊來嘗試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