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虎尾草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Hǔ Wěi Cǎo

【別名】水蘇麻、沙蟲藥、荷麻根、大馬鞭梢、大麻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毛萼香共菜的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bdosia eriocalys(Dunn)Hara[Plectranthus eriocalyx Dunn]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毛萼香茶菜, 多年生草本或灌木, 高0.5-3m。 具匍匐莖。 莖鈍四棱形, 具淺槽, 常帶紫紅色, 密被貼生微柔毛。 葉對生;葉柄長0.6-5cm;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針形, 長2.5-18cm, 寬0.8-6.5cm, 先端漸尖, 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驟然鸞生命上延至葉柄上部微柔毛。 穗狀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 長2.5-35cm, 到外密被白色捲曲短柔毛, 由密集多花的聚傘花序組成, 花序梗長約2mm, 最初被白色綿毛, 以後漸變少毛;萼齒5, 卵形, 近相等, 長約為花萼長之1/3, 果時花萼直立, 增大, 長約4mm;花冠淡紫或紫色, 長6-7mm, 外面被疏柔毛, 冠筒基部具淺囊狀突起;雄蕊4, 內藏;花柱有時略伸出。 小堅果卵形, 極小, 汙黃色。 花期7-11月, 果期11-12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陽處, 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廣西西部、四川西部、貴州、南部、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莖葉含毛萼甲素、乙素(eriocalyxin A、B), 毛萼晶(maoecrystal)A、B、C、D、E、F、G, 棕櫚酸(palmitic acid),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熊果酸(ursolic acid), 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 ursolic acid)以及毛萼晶(maoecrystal)I、J、K, 香茶菜甙(rabdoside)1, 2。

【藥理作用】虎尾草總提取物以2smg/kg給家兔靜脈注射, 有明顯而短暫的降壓作用。 總提取物能抑制去甲腎上腺素、高鉀所致離體兔主動脈條收縮, IC50分別為112.2±13.6μg/ml、82.15±13.2μg/ml, 並表現明顯的量效關係;3×10(-4)g/ml總提取物使去甲腎上腺素對兔主動脈條的量效曲線非平行右移, 且最大反應受到抑制總提取物對去甲腎上腺素及高鉀所致的肺動脈及腸系膜動脈條收縮均有解痙作用。 總提取物能拮抗5-羥色胺及高鉀所致牛腦基底動脈條收縮, IC50分別為51.08±8.5μg/ml、40.05±10.6μg/ml。 水蘇麻根提取物對組胺或高鉀去極化後Ca2誘發的豚鼠結腸帶收縮有明顯抑制作用,

量效曲線表明該提取物呈非競爭性拮抗作用。 在無Ca2液中該提取物類似罌粟堿, 能抑制胺誘發的結腸收縮。 說明水蘇麻對結腸細胞內Ca2所致收縮有明濕抑制作用, 對細胞外Ca2所致收縮無明顯影響。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殺蟲。 主感冒頭痛;風濕痹痛;瀉痢腹痛;疝氣;腳氣;癰瘡腫毒;刀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外用:適量搗絨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