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補胃湯的功效與作用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 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 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補胃湯。

【別名】 補胃煮散

【處方】 防風2兩, 柏子仁2兩, 細辛2兩, 桂心2兩, 橘皮2兩, 芎䓖3兩, 吳茱萸3兩, 人參3兩, 甘草1兩。

【功能主治】 胃中虛寒, 腹痛腸鳴, 面目浮腫, 少氣口苦, 身無光澤, 失眠, 惡寒。

【用法用量】 補胃煮散(《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摘錄】 《千金》卷十六

【處方】 黃耆(蜜炒)2錢, 人參5分, 甘草(炙)2錢, 當歸5分, 神曲(炒)7分, 柴胡3分, 升麻2分, 蒼術(米泔浸)1錢, 青皮(去瓤)5分, 黃柏(酒炒)3分。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脾胃虛弱,

元氣不足, 四肢沉重, 食後昏沉, 怠於動作, 嗜臥無力。

【用法用量】 水煎, 食後服。

【摘錄】 《壽世保元》卷二

【處方】 黃耆湯減黃耆、陳皮1半, 加酒柏1兩。

【功能主治】 養陽。 主渾身及手足麻木不仁, 兩目緊急羞明, 視物無力, 久服涼藥過多, 目轉昏者。

【摘錄】 《明醫指掌》卷八

【處方】 山藥(炒)、扁豆(炒)、甘草(炙)、飴糖。

【功能主治】 除中。

【各家論述】 胃陰空虛, 仲景謂其胃虛本不能食, 反能食者, 為除中, 此即中氣將除之謂。 若複進用苦寒, 則胃已虛而成莫治之症。 此方重進山藥、扁豆, 能養胃陰;炙草、飴糖能複脾陽, 但用稼穡作甘之旨, 如是則中氣健矣。

【摘錄】 《證因方論集要》卷二引黃錦芳方

看了上面文章關於補胃湯的介紹, 我突然發現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 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生之道,

科學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