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用艾條炙穴位如何治病?

中醫有一些治病手段常常被人讚歎, 不用吃藥不用動刀、無痛無副作用, 效果還特好。 比如艾炙法, 用艾草或加上其他中藥製成艾條, 點燃後在病人身上特定的位置上停留或移動, 就能夠把體內的“濕氣”“邪氣”趕出體外, 從而達到扶正袪邪、疏通經絡、防治疾病的目的。

穴位如何治病?" alt="用艾條炙穴位如何治病?" />

治療原理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 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 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 通過經絡的傳導, 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 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

艾條灸

是取純淨細軟的艾絨24克, 平鋪在26釐米長、20釐米寬的細草紙上, 將其卷成直徑約l.5釐米圓柱形的艾卷, 要求卷緊, 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 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 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 則成為藥條。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溫和灸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 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 約距皮膚2-3釐米左右, 進行熏烤。 圖150。 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 一般每處灸5-7分鐘, 至皮膚紅暈為度。 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 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 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 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 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

施灸時, 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

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 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 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溫針灸 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 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症。 操作時, 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 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 繼將純淨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 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釐米左右, 插在針柄上, 點燃施灸。 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 除去灰燼, 取出針。  溫灸器灸 是用金屬等材質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 故又稱溫筒灸。 其筒底有尖有平, 筒內套有小筒, 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時, 將艾絨或加摻藥物, 裝入溫灸器的小筒, 點燃後, 將溫灸器之蓋扣好, 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 進行熨灸,
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 有調和氣血, 溫中散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