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圖像可造成神經傷害甚至引發癲癇

【環球網綜合報導】光敏性癲癇, 是由光源強刺激、閃光刺激等視覺刺激引發的癲癇。 很多人已經知道閃動的鮮豔畫面會導致光敏性癲癇患者發病, 但其實靜止的圖片也存在這類風險。 據法國《費加羅報》報導, 荷蘭烏德勒支大學醫學院的朵拉·荷爾摩斯(Dora Hermes)帶領的研究小組通過大宗科學文獻分析, 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發表報告稱, 靜止圖像也有誘發癲癇的可能, 就連沒有癲癇病的健康人群也可能因為某種圖像而遭受神經傷害。

眾所周知, 刺激性強的動圖會誘發光敏性癲癇患者發病, 因為間歇性閃動的光芒會對視覺皮層的神經元系統造成刺激。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1997年, 超過600名日本青少年因觀看動畫片《口袋妖怪》而被緊急送醫, 原因就是播出畫面中有一段持續6秒的紅藍光交替快速閃爍。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宣傳短片也曾被指色彩過於鮮豔、有致病風險, 在收到健康協會警告48小時後被倫敦奧組委從官方網站撤下。 此外, 一名美國青年曾因在推特上發給癲癇患者一張動圖而被控故意傷害罪, 他發佈的可對視覺產生強烈刺激的GIF動圖也被警方認為是“致命武器”。

但實際上, 某些靜態圖像, 即沒有移動或閃爍的圖也可能會對光敏性癲癇患者造成傷害, 甚至沒有癲癇病的人在面對某些圖像時也會產生不適,

出現眼花、頭痛、頭暈、噁心等症狀。 還有1%的人雖然沒有產生明顯不適, 但腦電圖卻顯示他們的腦部有異常活動。 研究人員發現, 當人們看到某些圖像時(比如交錯的黑白條紋), 大腦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活動重複模式——伽馬振盪。 雖然研究人員尚未確定伽馬振盪是否就是癲癇發作的原因, 但可以肯定的是, 這種振盪與癲癇病及其他不適症狀間存在關聯。

光敏性癲癇是反射性癲癇(又稱誘發性癲癇)中最常見的一種。 雖然總體來看, 一萬名反射性癲癇患者中, 才有一名是光敏性癲癇患者。 但在4歲到24歲的反射性癲癇患者中, 每4000人中就有一名是光敏性癲癇患者。 其中30%的患者會因靜止圖像發病。 反射性癲癇由各種感覺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精神刺激誘發,

患者突然聽到噪音或特定的音樂、做一件特定的事情, 或者因為某個舉動而突然產生某種感受就可能癲癇發作。

研究學者們正在致力於建造新模型, 預測哪些圖像最可能觸發伽馬振盪和癲癇。 在日本的《口袋妖怪》事件發生後, 已經有多個國家和電視臺頒佈相關規定, 禁止播放可能引發癲癇和偏頭痛等不適症狀的視頻及圖片。 (張羽佳 趙怡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