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痔瘡有偏愛 孕媽需當心

所有人都知道女性懷孕后需要養胎, 但懷孕后要預防痔瘡就不是人人知曉了。 健康的寶寶重要, 健康的媽媽同樣重要,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孕婦與痔瘡這個話題。

據統計, 約有七成的孕婦受到過痔瘡的“偏愛”, 只是嚴重程度不同, 感受也不同。 孕期痔瘡切莫小覷, 應早期治療, 避免越拖越重, 把簡單的疾病復雜化。

痔瘡為什么“偏愛”孕婦呢?

首先, 隨著子宮體逐漸增大, 妊娠期腹腔壓力也隨之增大, 下腔靜脈受壓日益加重, 特別是胎位不正時, 壓迫會更為明顯, 直接影響直腸下端和肛管的靜脈血液回流,

致使痔靜脈充血、擴張, 從而誘發痔瘡。

其次, 妊娠期女性體內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 孕激素、松弛素等會大量增加, 使得體內的纖維結締組織變得松軟而富有彈性, 造成水鈉潴留、血管擴張, 從而使得痔靜脈更容易出現淤血、曲張。

再次, 妊娠期尤其在孕晚期, 女性活動不便, 活動量較少, 胃腸蠕動明顯減慢, 糞便在腸腔內停留時間較長, 糞便內的水分被過量吸收, 致大便干結, 產生排便困難等便秘癥狀, 便秘是產生痔瘡的重要因素。

同時, 為了寶寶在體內健康成長, 孕期飲食往往具有高蛋白、高熱量的特點, 飲食結構的改變也會引起大便干結甚至便秘。 排便過程中, 干結的大便會使痔核破裂引起出血, 便秘久蹲廁所還有可能使原有的痔核脫出肛門并發生嵌頓,

造成肛門劇烈疼痛、行走不便等一系列癥狀。

4大影響困擾孕媽和寶寶

出血和貧血:痔瘡主要的癥狀之一就是便血。 有些孕婦出血量不大, 但出血長期存在, 也有些患者每次排便出血都很多。 對于便血應該及時治療, 否則久而久之會引發貧血, 除了導致孕媽心悸、面色差、體乏無力、精神不佳等癥狀外, 也會導致胎兒發育受阻和營養不良, 出現體重低下, 甚至引發早產。

疼痛:單純的內痔不會引起疼痛, 當痔核的嵌頓造成腫脹以及發炎時, 則會出現疼痛;痔核脫出沒有及時地還納, 或出現血栓性外痔時, 會產生劇烈疼痛。 疼痛會對孕婦飲食、睡眠、情緒等產生負面影響。

毒素吸收:患有痔瘡的孕期女性往往存在排便問題,

大便存留在腸道過長時間, 會產生大量組織胺類毒素。 毒素長期不除, 不但增加肝臟排毒負擔, 損害肝臟健康, 也會使其他臟腑積毒過重, 影響正常功能, 為一些慢性疾病埋下隱患, 甚至同時增加腸道腫瘤的風險。

干擾分娩:在分娩過程中, 為了讓孩子順利產出, 準媽媽要屏氣用力, 使腹部的壓力變大, 繼而誘發或加劇痔瘡發生嵌頓, 使產婦在承受分娩痛苦的同時還要承受痔瘡的劇痛, 甚至有的產婦因痔瘡嚴重被迫選擇刨宮產。

6個妙招兒擺脫孕痔煩惱

1.養成每天定時的排便習慣。 不可久憋大便, 排便時也不可過度用力, 否則會使肛門處和腹部的壓力增大, 加重痔瘡癥狀。 排便時應一心一意,

不能玩手機或聽音樂, 避免排便時間過長, 倘若5分鐘未排除, 可休息一會再去排便。

2.不要長時間地站立或端坐。 如果是白領孕媽, 建議每工作40-60分鐘就起身走動片刻, 每日堅持進行提肛運動。

3.在睡姿上, 盡量往左邊睡。 這種睡姿可以讓受到壓迫的直腸靜脈得以緩解, 以便于下半身血液得以正常回流至心臟, 避免痔瘡的發生, 同時還有助于增加子宮胎盤血流灌注量, 更有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 當然在長時間的睡眠中, 不可能保持一種姿勢不變, 可以左右交替, 但宜多取左側臥位。

4.飲食上要注意清淡。 多吃粗纖維的水果和蔬菜, 諸如火龍果、香蕉、芹菜, 此外粗糧也是不錯的選擇。 水分也要保持充足, 不要等口渴后才想起來喝水。

5.注意局部衛生。 痔瘡病人的肛周往往有較多分泌物, 容易產生肛周濕疹, 應注意局部衛生, 經常清洗。 如果痔瘡較重, 可以進行溫水坐浴。 溫水坐浴后肛門周圍的皮膚血管擴張, 血液循環增快, 這時候配合孕期適用的痔瘡膏劑、栓劑, 效果更好。

6.保守治療是首選。 因懷孕而產生的痔瘡, 在產后腹內壓力降低, 靜脈回流障礙解除, 激素水平恢復后, 痔瘡常在3~4個月內可自行變小萎縮。 因此, 孕期痔瘡首選保守治療, 而且效果很好。

文/周曉超(順義婦兒醫院)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