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小兒腹瀉症狀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瀉常具有相似的臨床表現, 但各有其特點。
(一)腹瀉相似的臨床表現
1.輕型腹瀉 多為飲食因素或腸道外感染引起。 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 腹瀉, 偶有噁心或嘔吐。 一般無全身症狀。 一天大便可達十次左右, 每次大便量少、呈黃色或黃綠色, 糞質不多, 水分略多時大便呈 " 蛋花湯 " 樣。 大便鏡檢可見大量脂肪球和少量白細胞。
2.重型腹瀉 多為腸道內感染所致。 起病較急, 除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較重胃腸道症狀外, 還有脫水、電解質紊亂及發熱等明顯的全身症狀。
(1)胃腸道症狀 食欲低下, 常伴有嘔吐,

嚴重者可吐咖啡樣液體。 腹瀉頻繁, 每天十次至數十次。 大便呈黃綠色水樣、量多, 可有少量粘液。 大便鏡檢可見脂肪球及少量白細胞。
(2)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症狀
1)脫水:由於吐瀉丟失體液和攝入量的不足, 導致不同程度脫水(參閱第五章第三節)由於腹瀉時水和電解質兩者喪失的比例不同, 從而引起體液滲透壓的變化, 即造成
等滲、低滲或高滲性脫水。 臨床上以等滲性脫水最常見。
2)代謝性酸中毒。 由於腹瀉丟失大量鹼性物質, 攝入熱量不足引起酮血症;血容量減少, 血液濃縮血流緩慢, 使組織灌注不良、缺氧和乳酸堆積;腎血流不足, 尿少, 酸性產物瀦留等, 因此, 腹瀉時, 絕大多數患兒都存在代謝性酸中毒, 脫水越重,
酸中毒越重。
3)低血鉀:由於腹瀉、嘔吐丟失大量鉀及鉀攝入不足, 中、重度脫水患兒都有不同程度缺鉀。 但在糾正脫水酸中毒前, 由於血液濃縮、酸中毒時細胞內鉀向細胞外轉移及尿少致排鉀量減少等原因, 雖體內鉀總量減少, 但血鉀多數正常。 當輸入不含鉀的溶液時, 隨著血液被稀釋、酸中毒被糾正和輸入的葡萄糖合成糖原使鉀從細胞外向細胞內轉移、利尿後排鉀增加以及大便繼續失鉀, 血鉀迅速下降。 一般當血鉀低於3.5mmol/L時, 即出現不同程度的缺鉀症狀。
4)低鈣、低鎂、低磷血症: 腹瀉較久、營養不良或有活動性詢樓病的患兒, 當脫水和酸中毒被糾正時, 大多有鈣、磷缺乏, 少數可有鎂缺乏。 低血鈣(低血鎂)時表現為手足搐搐、驚厥;重症低血磷時出現嗜睡、精神錯亂或昏迷,
肌肉、心肌收縮無力等, 應注意糾正。 大多數小兒腹瀉缺磷一般不嚴重, 故不需要另外補充磷鹽即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