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是什麼呢

大家對心力衰竭都是極熟悉的, 當患者有心力衰竭的現象時, 多數患者會住院醫治, 控制住病情後會進行有效的心臟調理, 這樣才能防止衰竭的現象更嚴重。 此時患者還要清楚引起疾病的危害因素, 找到誘發因素後能預防, 可避免疾病再一次復發, 那麼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是什麼呢?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有:

原發性心肌損害:

(1)缺血性心肌損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種類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導致心力衰竭, 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最為常見。

(3)心肌代謝障礙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為常見, 其他如繼發於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低的心肌病, 心肌澱粉樣變性等。

心臟負荷過重:

(1)壓力負荷(後負荷)過重:見於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肺動脈高壓、肺動脈瓣狹窄等左、右心室收縮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為克服增高的阻力, 心室肌代償性肥厚以保證射血量。 持久的負荷過重, 心肌必然發生結構和功能改變而終至失代償, 心臟排血量下降。

(2)容量負荷(前負荷)過重:見於以下兩種情況:①心臟瓣膜關閉不全, 血液反流, 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二尖瓣關閉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動靜脈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 此外, 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迴圈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心臟的容量負荷也必然增加。 容量負荷增加早期, 心室腔代償性擴大, 心肌收縮功能尚能維持正常, 但超過一定限度心肌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即出現失代償表現。

甲減可能會導致心力衰竭:

據調查顯示, 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正常水準應為4.5豪單位每升或略低。 若高於10豪單位每升, 那患者出現心衰的概率就會翻番。 甲減導致心衰, 其原因可能與心肌細胞間質水腫, 左心室擴大, 及心包積液等因素有關, 從而導致心肌收縮力減弱, 心輸出量減少, 病情若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心衰。 甲減患者若出現心衰, 治療時, 首先應該糾正甲狀腺功能減退, 然後, 根據病情, 適當用一些抗心衰藥物。

其他誘因:

1.感染:可直接損害心肌或間接影響心臟功能, 如呼吸道感染, 風濕活動等, 是引起心衰最常見的因素。

2.嚴重心律失常:特別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 陣發性心動過速等。

3.水、電解質紊亂。

4. 妊娠、輸液、補鹽過多過快。

5.過度體力勞累或情緒激動:分娩、體力勞動、暴怒。

6.環境、氣候急劇變化。

當我們清楚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後, 對疾病要有警惕性, 生活中我們需要避開這些危險原因, 預防不當將會形成本病, 如果患病後預防調理不當則會造成病發。 患者要控制心力衰竭是有難度的, 疾病的治療要結合臨床經驗、患者的年齡、身體質素等, 同時也要觀察心臟的功能及身體本身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