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讓寶貝做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還是捍衛自己權利的“衛士”,你是怎麼引導的?

閨蜜帶著囡囡來串門, 因為她孩子比較小, 我總是囑咐兒子“禮讓”他。 有一次囡囡看到了哥哥喜歡的玩具立即拿在手上把玩, 沒過幾分鐘又像丟垃圾一樣拋在一旁。 兒的眼神裡閃過一抹“心痛”的神情, 默默地把玩具收拾好, 沒想到囡囡沒過幾分鐘又弄得滿地都是, 終於兒子忍不住出手“制止”他的行動, 受到約束的小寶“哇哇大哭”。 我用詢問的眼神“審視”兒子, 他倔強的昂著頭, 一副巴不得他們快走的表情。

本來還想勸說一下孩子“忍耐”一下, 或許是察覺到我“猶豫不決”的態度, 兒怒氣衝衝地換了一個房間。

我沒有去管發脾氣的孩子, 望著一臉尷尬的閨蜜感到非常歉意。 閨蜜也歎口氣憂心忡忡地“警告”我:獨生子就是“蠻橫”一點, 自古以來就是“大的禮讓小的”, 你呀!還是快點生個二胎讓你的寶貝兒子多一個“剋星”.......

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 我們總是下意識的希望較大的那一個能夠一直包容小的, 我們自小的教育就是“孔融讓梨”, 文質彬彬的紳士一直是我們對男孩的目標, 可是這樣的要求真的讓孩子變成我們想的那樣嗎?看看孩子怎麼說吧!

閨蜜走了後, 我特意與兒子進行了深刻的溝通。 兒告訴我, 他並不是一開始就用這樣“武斷”的方法, 可是囡囡每次好像都有“特權”一樣, 把哥哥喜歡的東西拿出來擺弄又毫不珍惜。

我告訴過她很多次, 她都是充耳不聞, 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告狀, 好像我欺負了他。 難不成我欠她的嗎?現在我看見她就想躲得遠遠的......看看不瞭解就沒有發言權吧!孩子眼裡的世界果然與我們不一樣吧!若是我們一味要求孩子禮讓, 會不會對“大孩子”的心裡造成負面影響呢?

我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比較細心的了, 明知這次處理孩子矛盾的方式讓閨蜜心生不快, 也沒讓兒子心裡一老不痛快。 通過這次“全力維護”兒子權益的行為, 明顯提高了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兒子的話驚醒了我, 每一場矛盾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那一面, 父母不要憑著片面的言行去打壓孩子。 哪怕你看到的都是孩子“蠻橫無理”的場景,

一定不要一時衝動讓孩子的“顏面盡失”。

不管是什麼年齡段的人, “自我”總是最先關注的, 如果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去關注他人的感受, 忽略自己的感覺, 就會讓孩子變成“不懂得捍衛自己的權益的人。 ”等他長大了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只會“唯唯諾諾”去接受, 最多不過是發發牢騷, 那些“逆來順受的人”就是這樣煉成的。 謙謙君子並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一個不懂得捍衛自己權益的人顯然不是我們的教育的目的。 可是我們一老要求“大讓小”, 就會讓孩子誤認為大的“吃虧”是正常的, 弄不好孩子還會有“陰暗心理”的後遺症。

要怎麼樣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我是這樣處理的, 對待孩子的原則問題一貫是“幫理不幫親”。 哪怕對方的孩子比較小,

若是超越了自己的底線, 我從來不要求孩子“忍氣吞聲”, “禮讓”必須是他“心甘情願”的情況下。 平時我總是教育孩子應該禮貌待人, 他的物品有著絕對的“主權”, 哪怕是父母要動用必須經過他的“允許”, 若是有小客人來訪, 他應該大方地與之分享, 如果不想與人分享的東西, 就必須藏在一個“秘密”的地方, 我們稱之為“禁地”。 如果自己覺得開心把東西送出去了, 也要信守承偌做個一言九鼎的君子, 我不干涉他的行為, 但是也不會在為他額外添置。

在“森嚴”的家規中, 我們一直遵循著人本原則。 我把孩子當成“大人”一樣要求著, 希望他能夠在父母的言行中吸取營養做一個不吭不卑的大人君子。 教養的過程難免有些糾結和反復,

我總是不厭其煩調整最合適的方法, 我相信只有“公平公正”的制度下成長的孩子才能成為頂天立地的漢子, 那些“朝令夕改”的原則反而會讓孩子鑽了空子, 那些為了成人面子做出的犧牲更會成為孩子心中的“大石塊”,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懷踹大石, 那就別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委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