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誤食棗核怎么辦

俗話說七月棗八月紅, 在八月的時候, 正是大棗成熟的季節, 這個時候新鮮采摘出來的大棗, 吃起來酸甜可口, 特別清脆, 但是在吃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嚼慢咽, 不僅是因為棗皮比較硬, 還因為早核比較小比較堅銳, 如果不小心把棗核吞下去很可能會傷了胃, 那么誤食棗核該怎么辦呢?

誤吞了棗核會發生什么?

誤吞了堅硬的異物后, 無疑都會有點恐慌, 那知道棗核在腸道內是怎么“旅行”的嗎?

棗核的長度一般只有1——2厘米左右, 這樣的長度在腸道內是完全可以“自由通行”的, 一般不會卡在腸內。 如果棗核導致腸穿孔, 除了腸道本身的原因外, 這樣的棗核顯然是超過了腸管直徑的。

人的腸管直徑一般在1~3厘米, 是有彈性的, 在腸管發生梗阻時, 可以擴張, 達到5厘米, 甚至更寬。 擴張的腸管無論彈性, 還是抗尖銳物質損傷的能力都是下降的。

同時, 腸管也有著蠕動功能,

蠕動的時候腸管會收縮, 隨著蠕動波的移動, 收縮段也會向前移動, 這就是腸道推動腸內物質移動的動力了。

如果異物過長, 超過了腸管的直徑, 異物在彎曲的腸管內無法轉向, 就可能卡在轉彎處, 而無法前行。 這時, 腸管就會通過加強蠕動讓異物強行改變方向, 通過彎曲段。

加強蠕動的結果有兩種可能:一是通過了彎曲段, 可以繼續前行。 二是卡在了彎曲段, 形成梗阻, 或者穿孔。

只要異物的直徑不大于腸管的內徑, 這樣的異物大多數是可以自己排泄出來的, 包括一些像棗核這類比較尖銳的異物, 而不會給人體造成危害。

誤吞棗核有什么危害?

梗阻

如果腸管本身存在腫瘤等病變, 會形成腸管的局部狹窄。 讓原本可以通過腸管的異物, 在這段腸管無法通過了, 形成梗阻, 或者穿孔。

劃傷食道和胃腸道

誤吞堅硬的棗核還可能造成食道和胃腸道的劃傷, 這種損傷多半比較表淺, 可以自愈。 如果嵌頓在食管, 就需要到醫院處理了。

穿孔

誤吞棗核引發穿孔,

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許多老人牙齒不好, 進食時沒有充分咀嚼, 口腔不能篩除、吐出所有棗核, 讓尖銳的棗核有了“可乘之機”。

老年人的腸道薄弱, 由于老年人腸道功能減退, 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營養不良, 腸管壁也比較薄弱, 對于異物損傷的防御能力減弱, 因此, 當有較尖銳的異物刺激時, 就容易發生穿孔。

如果誤吞了棗核怎么辦?

主要是預防或減少棗核所致腸穿孔的發生, 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對老人和兒童, 吃棗前最好先去核, 這是預防誤吞最有效的方法。

提倡細嚼慢咽, 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更不要“囫圇吞棗”。

一旦發生棗核卡在食管的情況,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切不可利用民間的吞飯等方法強行咽下。

誤吞棗核異物后, 要主要觀察腹部疼痛的情況, 一旦發生疼痛, 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免耽誤病情。

不要服用石蠟油和導瀉劑, 服用后會加快腸管的蠕動, 反而增加了棗核發生嵌頓和穿孔的機會。

民間有吃韭菜治療腸胃金屬異物的方法, 是不靠譜的。

一是長段韭菜難以下咽;二是韭菜對異物沒有特異性, 即使經過咀嚼后也達不到包裹異物的效果;三是韭菜包裹異物會增加異物的直徑, 有可能會加重(增加)梗阻的發生的概率。

因此, 誤吞棗核后, 大多數是可以自己排泄出來的, 不必緊張, 但同時應該注意觀察,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是做好預防, 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