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2012那些坑爹“飲食謊言”

經歷了被稱為“食品安全年”的2011, 我們搭在“吃”上的這根神經在2012年愈發敏感——飯店的鮮榨果汁也許並不新鮮健康, 在這一年裡我們確實懂了不少健康新知, 但也有偽裝成“健康新知”的“飲食謠言”夾雜在這股洪流中撲面而來, 以“善意”的方式提供錯誤資訊, 危言聳聽。 今天就為這一年中流行在微博等各個平臺上的“飲食謠言”, 為曾經被“誤毒”的那些食物和飲食習慣平反。

一碗泡面需要肝臟解毒32天? 

“泡面碗是用聚苯乙烯製作的, 在加熱中會釋放出單體苯乙烯, 而苯乙烯有致癌性。 ”專家稱, 在老鼠試驗中, 苯乙烯的致癌性只在“大劑量”的情況下顯現。 這個“大劑量”指的是每公斤體重幾十毫克的量級。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制定的安全攝入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0.04毫克。 美國FDA認為從聚苯乙烯包裝材料中釋放出的苯乙烯不可能達到這一有害劑量,

所以允許用它來盛裝食品。 而歐洲、日本也都允許它的使用。 實際上, 泡面作為一種熱量高, 營養成分單一的食品, 本身不是一種“健康食品”, 它的問題還有含比較多的鹽, 導致鈉超標等等。 但將“非健康食品”與“毒食”畫上等號, 再加以種種無科學根據的臆測, 對泡面這種在“應急”時表現突出的食品實在是很不公平。

吃粗糧會導致不孕不育?

這條謠言也許不用思量就可以破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可謂“全民粗糧年代”, 但那時候我國的生育率卻比現在高得多, 多數家庭都生好幾個孩子。 其實這個說法來源於一個實驗, 實驗表明吃大量全穀類食品之後, 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準會略有下降, 但並沒有證據證明, 這種變化會影響生育能力。

先涮菜後涮肉健康火鍋這樣吃?

吃火鍋先涮什麼、後涮什麼對於肉和菜的吸收上的差別小到可以忽略。 謠言中稱這樣做更健康是因為“先吃‘放油’的食物, 等到差不多飽了, 才吃蔬菜等‘吸油’的食物, 結果把大量油分都吃進了肚子裡。 ”實際上, 每個吃過火鍋的人都知道, 在麻辣鍋裡更“吸油”的是菜還是肉?如果說先涮菜再涮肉是在建議大家在吃的比例多吃蔬菜, 而減少肉類的攝入, 這可能比較靠譜。

浸出油含神經毒素對健康危害極大?

食用油的制取工藝主要有兩種:壓榨和浸出。 壓榨作為一種傳統工藝, 壓榨後的油餅的殘油率大約在7至9%。 而浸出法則是利用油脂和有機溶劑相互溶解的性質, 將油料破碎壓成胚片或者膨化後, 用正己烷等有機溶劑將油脂萃取溶解出來, 這樣可以將油料殘渣中的殘油降低至1%率以內。

和壓榨法相比, 浸出法的出油率大大提高, 生產條件好, 生產成本也大幅降低, 可以為人們提供低價的食用油。 至於浸出油的安全性, 實際情況是, 正己烷分為工業級和食品級, 浸出油廠用的正己烷都必須是食品級的。 食品級的正己烷經過重金屬脫除處理, 鉛、砷等有害金屬殘留都低於10ppb(億分之一), 這麼低的殘留不會對生產的油有危害。 另外, 油在高溫下確實會生成部分反式脂肪酸, 不過溫度要超過220℃這種反應才會發生, 而脫除溶劑的最高溫度只有110℃, 遠達不到反式脂肪酸生成的溫度。 此外, 我國國標對在食用油中正己烷之類的溶劑殘留的標準是不得檢出, 實際上, 精煉一級油是無法通過檢測手段來檢驗最初的制取工藝的。 無論是壓榨工藝還是浸出工藝生產出來的油,只要符合我國食用油品質標準和衛生標準的,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

喝酒兌飲料導致慢性病?

在這條謠言中,飲料是較為“無辜”的。酒精本身是對“身體造成傷害,營養健康,導致肥胖和其他慢性病”的元兇。而就“酒精配碳酸飲料很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的說法,專家解釋稱,酒精進入血液後,即隨著血液迴圈迅速分佈於全身各組織,乙醇有脂溶性,較易透過血腦屏障。乙醇進入大腦的速率主要取決於血液中的乙醇濃度,其濃度越高,進入大腦的酒精就會越多,直到二者大致持平。而來自飲料的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一樣,是通過擴散作用透過血腦屏障的,並不會影響乙醇進入血腦屏障的速率。所以,即使是用含氣飲料兌的酒,在這個環節並不會加速酒精進入大腦,反而能通過稀釋作用減緩這個過程。其實喝酒配飲料,能降低了酒精濃度,也減慢了酒精的吸收速度。

麵包也躺槍 剛出爐會致癌?

這條謠言的出現讓一大批烘焙愛好者“聞風喪膽”.專家表示,首先作為微生物的酵母,其主要作用在於發麵階段。而烤制時,溫度一般在200℃左右,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下,酵母早就消失殆盡。且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酵母有致癌的可能。此外,致癌物“高溫下存在,放涼後消失”也可以作為這個謠言的“笑點”,尚未聽說哪種致癌物具備“晾涼就消失”的特性。而二氧化碳,不管排不排出都對健康影響不大,汽水、啤酒中含有更多二氧化碳。“剛烤的麵包致癌”這類謠言如歸結到“太燙”的角度上也許有的可說,長期食用過燙的食物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風險,但這不僅限於麵包,一切溫度過高的湯、肉食、水都成立,所以麵包君,這次確實“躺中”了。

雞翅抗生素含量高女性常吃會患子宮癌?

就抗生素的問題,農業部明確家禽飼養上對獸藥的使用有嚴格的規範,少數的不良從業者沒有按照農業部的要求使用,會有少量抗生素殘留的情況,但是從每年在農貿市場的抽樣結果來看,比例是非常小的。美國普度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對此表示,世界各國對於養殖中允許使用的抗生素、用量、用法,都會各有規範。符合規範的使用,對健康的影響小到可以忽略。人們關注的是否“濫用”,只能由監管來解決。此外,抗生素也並不便宜,“過度濫用”也不見得能為雞農賺更多的錢。

無論是壓榨工藝還是浸出工藝生產出來的油,只要符合我國食用油品質標準和衛生標準的,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

喝酒兌飲料導致慢性病?

在這條謠言中,飲料是較為“無辜”的。酒精本身是對“身體造成傷害,營養健康,導致肥胖和其他慢性病”的元兇。而就“酒精配碳酸飲料很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的說法,專家解釋稱,酒精進入血液後,即隨著血液迴圈迅速分佈於全身各組織,乙醇有脂溶性,較易透過血腦屏障。乙醇進入大腦的速率主要取決於血液中的乙醇濃度,其濃度越高,進入大腦的酒精就會越多,直到二者大致持平。而來自飲料的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一樣,是通過擴散作用透過血腦屏障的,並不會影響乙醇進入血腦屏障的速率。所以,即使是用含氣飲料兌的酒,在這個環節並不會加速酒精進入大腦,反而能通過稀釋作用減緩這個過程。其實喝酒配飲料,能降低了酒精濃度,也減慢了酒精的吸收速度。

麵包也躺槍 剛出爐會致癌?

這條謠言的出現讓一大批烘焙愛好者“聞風喪膽”.專家表示,首先作為微生物的酵母,其主要作用在於發麵階段。而烤制時,溫度一般在200℃左右,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下,酵母早就消失殆盡。且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酵母有致癌的可能。此外,致癌物“高溫下存在,放涼後消失”也可以作為這個謠言的“笑點”,尚未聽說哪種致癌物具備“晾涼就消失”的特性。而二氧化碳,不管排不排出都對健康影響不大,汽水、啤酒中含有更多二氧化碳。“剛烤的麵包致癌”這類謠言如歸結到“太燙”的角度上也許有的可說,長期食用過燙的食物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風險,但這不僅限於麵包,一切溫度過高的湯、肉食、水都成立,所以麵包君,這次確實“躺中”了。

雞翅抗生素含量高女性常吃會患子宮癌?

就抗生素的問題,農業部明確家禽飼養上對獸藥的使用有嚴格的規範,少數的不良從業者沒有按照農業部的要求使用,會有少量抗生素殘留的情況,但是從每年在農貿市場的抽樣結果來看,比例是非常小的。美國普度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對此表示,世界各國對於養殖中允許使用的抗生素、用量、用法,都會各有規範。符合規範的使用,對健康的影響小到可以忽略。人們關注的是否“濫用”,只能由監管來解決。此外,抗生素也並不便宜,“過度濫用”也不見得能為雞農賺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