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猩紅熱皮膚癢怎麼辦

猩紅熱的皮膚會出現大片的疹子, 有的時候會出現瘙癢。 可以通過藥物來緩解, 藥物有很多種, 每個方法都有一定的藥效。 針對配方作用的不同, 選擇不同的配方。 中醫治療有很多種配方, 每個人的藥效都是不同的。 這種藥物見效比較慢, 可以使用西藥治療。 副作用比較小。

1.疹後陰飭:丹痧布齊後1~2日, 開始皮膚脫屑, 此時身熱漸退, 咽部糜爛疼痛亦漸減輕, 但留有低熱, 唇口乾燥, 或伴乾咳, 食欲不振, 舌紅少津, 脈細數。

治法:養陰生津, 清熱潤喉。

方藥:沙參10克、麥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生甘草3克、扁豆10克、桑葉10克。

2.簡易方藥

(1)大青葉、板藍根、土牛膝根各15g。 每日1劑, 水煎服。 用於邪侵肺衛證。

(2)紫草、車前草各15~30g。 水煎, 連服7日。 用於毒熾氣營證, 也可用於預防。

6.中成藥

(1)三黃片:每次2~3片, 每日3次。 用於毒熾氣營證。

(2)五福化毒丸:每次1丸, 每日2次。 用於毒熾氣營證。

3.外治療法

(1)金銀花、山豆根、夏枯草、青果、嫩菊葉、薄荷葉各適量。 煎湯漱口, 每日2~3次。 用於咽喉腫痛。

(2)玉鑰匙散或錫類散, 吹喉。 每日 2~3次。 用於咽喉腫痛。

(3)金不換散或珠黃散, 吹喉。 每日2~3次。 用於咽喉糜爛化膿。

西醫治療

(1)抗生素療法: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 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 4萬~8萬U/(kg·d), 分2次注射。 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 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併發症, 療程至少10天。 對青黴素G過敏者可用紅黴素20~40mg/(kg·d), 分3次口服, 嚴重時也可靜脈給藥, 療程7—10日。

(2)對症治療:高熱可用較小劑量退熱劑, 或用物理降溫等方法。 年長兒咽痛可用生理鹽水漱口或杜滅芬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