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蕨菜致癌嗎?野菜吃不對確實有害

野菜, 通常是各種草葉或樹的嫩芽, 屬於綠葉菜大家族。

相比於栽培蔬菜, 特別是果瓜類, 野菜在營養方面確實有一些優勢, 例如蛋白質、維生素 C、鈣等幾種營養素的含量更為豐富。

但是......

野菜雖好, 吃不對真的會出事。

● ● ●

吃蕨菜有致癌風險

口感脆嫩的蕨菜是很受歡迎的春季野菜之一。

不幸的是, 蕨菜確實被證實會增加癌症風險, 屬於 2B 級致癌物(對人類可能致癌)。

這真不是謠言。

罪魁禍首是一種叫做「原蕨苷」的物質。 它存在於蕨類植物中, 特別是嫩芽部分, 也就是我們常吃的蕨菜, 含量最高。

不過, 先別急著扔掉剛買的蕨菜。

合理的烹調能夠有效減少原蕨苷的含量, 降低危害。

只要不是「長期」「大量」吃, 偶爾嘗個鮮是沒問題的。

● ● ●

路邊的野菜不要采

國家衛計委公佈的資料顯示:

2015 年全國共有 1045 人因食用了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而中毒, 死亡 89 人, 主要原因是誤采誤食。

可見「天然」的野菜並不是那麼安全。

一方面, 許多有毒植物的外表與可食用野菜非常相近, 採摘時分辨不清極可能導致誤食中毒。

另一方面, 很多野菜生長條件不佳, 汽車的尾氣, 臭水溝的水, 果園剛打的農藥……這樣的野菜, 實在不能稱得上「無污染」。

平時怕天天怕污染, 為啥對野菜卻格外開恩?

以安全第一為原則, 最好做到:

不採摘或購買不認識、不熟悉的野菜, 千萬不要「看著像」。

採摘地點要有選擇, 避開髒亂差。

儘量選擇大型農貿市場或超市, 不要在路邊流動小攤購買。

● ● ●

野菜不是「天然藥」

早些年, 野菜是缺衣少吃的代名詞, 甚至被用於喂牛養雞, 難登大雅之堂。

然而近幾年它們卻大翻身, 成為了「健康」的代表, 特別是一些有苦味的野菜,

甚至被宣傳為是天然的藥物。

實際上, 野菜柴、澀、苦的口感通常來自纖維、草酸, 以及一些生物鹼等。

這些物質給野菜帶來了獨特的風味, 但也會影響一些營養素的吸收, 甚至具有輕微的毒性。

野菜千百年來都只是「野菜」, 而沒有升級成普通蔬菜或藥材, 說明它們並不完美, 也沒有什麼神奇藥效。

喜歡的大可趁著應季嘗嘗鮮, 不喜歡的也無需勉強自己。

● ● ●

什麼人要少吃野菜?

野菜不能當藥吃, 但卻是很好的蔬菜選擇。

不過, 有些人在食用野菜後可能會出現不適。

輕者引起消化系統異常, 影響營養吸收;嚴重的則可能造成急性、慢性中毒。

所以, 建議以下人群儘量少吃或慎吃野菜:

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人。

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的人。

處於孕產、哺乳期的女性。

有野菜過敏史的人。

● ● ●

怎麼烹調最合適?

合理烹調, 是減少野菜風險的重要步驟, 其中去除草酸、生物鹼等物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

焯水。

舉幾個例子:

處理蕨菜要耐心。

前面說的是不是挺嚇人?別擔心, 用對方法風險就會低一些。

蕨菜洗淨, 在鍋裡碼好, 加入重量 1% 的蘇打粉。

倒入沸水淹沒蕨菜, 蓋上蓋燜著。

冷卻後加大量水繼續清洗, 洗乾淨就能吃了。

嫌麻煩?可以直接買處理好的。

處理香椿也別偷懶。

香椿含有較多的硝酸鹽, 而且很容易腐爛, 生成大量的亞硝酸鹽。 所以……

買新鮮、無爛葉的。

冰箱冷藏, 儘快吃掉。

清洗後先焯水, 然後再進行其他烹調。

至於魚腥草......

看見這三個字都覺得味道十足, 真的是愛的愛死, 恨的恨死。

魚腥草通常涼拌和爆炒, 所以仔細清洗就是關鍵的處理步驟, 千萬別隨便衝衝了事。

至於其他常見的野菜, 例如薺菜、苜蓿、馬齒莧、蒲公英等等, 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

能焯水就焯水。

最後提醒一句, 如果出現不適, 一定要儘快就醫。

轉載請聯繫 doctor@dxy.com

轉載請聯繫 doctor@d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