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膝蓋囊腫是什麼病嚴重嗎

膝蓋囊腫也就是半月板囊腫, 多為年輕人出現這種疾病, 尤其是以運動員比較多見。 平時運動過多, 出現運動損傷, 引起炎性反應, 出現慢性症狀表現, 這時候就容易導致膝蓋囊腫的出現, 如果不得到及時的治療, 對於健康危害也是比較大的, 常會導致運動功能下降, 出現腫痛等症狀。

病因病理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常見於膝關節伸屈伴隨小腿內外旋或內外翻, 使半月板產生矛盾運動所致。 半月板囊腫可以使時, 股骨髁在半月板上滑動, 伸時推動半月板向前, 屈時向後。 膝關節旋磚時, 半月板與股骨內外髁一致活動, 其旋轉發生在半月板與脛骨平臺之間, 一側半月板向前, 另一側半月板向後。 而當膝關節處於半屈曲, 小腿內旋或外旋位時, 半月板即被擠住而不能運動。 如此時突然伸直或進一步旋轉, 半月板本身的纖維軟骨或其周緣的纖維組織所承受的拉力,

超過其本身的耐力時, 即會發生撕裂。

1.如當膝關節屈曲, 脛骨固定, 股骨強烈外旋, 可造成外側半月板前角或內側半月板後角損傷。

2.屈膝狀態下強烈內旋股骨(或小腿外旋), 易引起外側半月板後角或內側半月板前部損傷。 長期擠壓磨損可引起退變,

容易造成撕裂。 半月板異常鬆動, 關節韌帶損傷後不穩定, 或肥胖、體重過大等原因, 都是半月板易受損傷的因素。

據國外文獻, 半月板損傷以內側居多, 而國內報導則以外側多見。 半月板損傷有邊緣撕裂, 縱行撕裂, 橫行撕裂, 水準撕裂以及前後角撕裂。 由於半月板本身無血運, 只在周緣有血液迴圈。 因此, 僅邊緣撕裂有可能癒合。

損傷類型

1.邊緣型:破裂位於內側半月板邊緣的前、中、後三個位置、嚴重的邊緣型破裂呈周邊完全破裂, 僅由前、後角部相連, 破裂的腰部向膝中央滑移。 並導致關節鎖固。 在伸膝位時症狀顯著。 據認為, 此型有自行癒合的可能.亦有施行縫合痊癒的。

2.前角型:破裂位於前角部, 可僅為裂口, 或可呈破裂部向後翻卷並增厚, 亦有前角連接部斷裂。 疼痛位於膝前, 但內、外側別患者可能辨別不清。

3.後角型:破裂位於後角部, 可呈裂口, 裂口蜷縮和後角連接纖維斷裂.過度屈膝位時疼痛明顯。 疼痛多可指出在偏後方內側, 但也有少數不能指明側別。

4.橫型:系內側半月板腰部橫行破裂, 破裂的部位, 數目及深度各異.膝內側疼痛多可指明, 偶有關節交鎖現象。

5.桶柄型:為內側半月板縱行破裂, 裂口可大小各異, 並有呈橫裂。 破裂口增厚明顯, 股骨髁滑膜損傷廣泛.患膝常有“鎖固”, 行走多費力費時。

6.內緣型:半月板內緣有一處或多數損傷, 並可呈粉碎樣損害, 偶有游離片進入關節腔.本型對伸屈膝運動經常造成影響, 表現疼痛經年, 股骨髁關節面損害明顯, 有時關節交鎖.X線平片偶有。 游離骨片。

7.水準劈裂型:系脛股關節間強力旋轉, 以致內側半月板上下兩層水準間分離.若早期確診, 良好制動, 有可能獲得修復.患膝可表現隱痛、不穩, 或有滑落感。

8.縱裂型:系內側半月板縱行破裂.並可在前或後角部斷裂,

游離部進入膝內, 成為膝痛和伸屈阻擋的主要因素。

9.鬆弛型:為內側半月板在關節囊附著部鬆弛。 每于膝部伸屈, 旋轉有不穩的滑落感, 在脛股關節問擠向膝中央時, 內側關節囊(及皮膚)可陷入關節間隙內.這種類型可為外傷後或先天性結構上的缺陷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