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一般骨髓增生能治好嗎

骨髓增生疾病是一種骨病, 這樣的疾病出現後很多人都會說感覺到骨髓會疼痛, 疾病發生得很緩慢, 所以說不容易被人們察覺, 而疾病發生後很多人還會覺得身體很疲乏, 平時工作都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 而多數人在得了這個疾病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來治療, 那麼骨髓增生能治好嗎?

術前準備:讓患者俯臥治療床上, 踝關節前緣墊一小枕。 尋找壓痛點。 跟骨結節壓痛最明顯的地方即是骨刺生長部位, 也可從內、外踝的骨突外向足底畫一垂直線, 兩線相交於足底中心部位即是。

手術操作:皮膚常規消毒, 戴手套, 鋪無菌巾, 行針刀手術。 常規操作, 刀口線與足長軸垂直, 針刀體與足底遠端皮膚平面成60°刺入, 針刀深度在骨刺尖部做橫行切開剝離3~4刀後, 再縱行切開2~3刀。 術畢, 消毒刀口, 用邦迪止血貼外貼, 勿沾水, 2天后解除。

手術注意事項:切開剝離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尖部,

並將尖銳的頂部磨平, 但不必將骨刺過多削掉。 針刀刀鋒切勿離開骨面, 以防刺破足部血管, 形成血腫。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醫者用雙手緊抱足踝部, 雙拇指緊貼於跟骨骨刺尖部, 用手指指腹反復擠壓, 促使韌帶松解, 然後讓患者儘量背伸患足, 醫者可協助患者背伸活動。

(一)靜脈放血

每隔2~3天放血200~400ml, 直至紅細胞數在6.0×1012/L以下, 血細胞比容在0.50以下。 較年輕的患者可僅採用放血治療。 應注意:①放血後紅細胞及血小板可能會反跳性增高;②反復放血可加重缺鐵;③老年及有心血管病者, 放血後有誘發血栓形成的可能。 使用血細胞分離機單采大量紅細胞時, 應以同樣速率補充與單采紅細胞等容積的同型血漿或代血漿,

以保持血容量並降低血黏滯度, 避免放血後血栓形成的危險。 放血治療後需用藥物才能維持紅細胞在接近正常的水準。

(二)化學治療

羥基尿素是一種核糖核酸還原酶抑制劑, 每日劑量為10~20mg/kg, 維持白細胞(3.5~5)×109/L, 可長期間歇應用, 以保持紅細胞在正常水準。

環磷醯胺、白消安、美法侖及苯丁酸氮芥等不宜長期使用。

(三)α-干擾素

抑制細胞增殖, 300萬U/m2, 每週3次, 皮下注射。

放射性核素磷(32P)會引起繼發性白血病, 現基本不用。

以上介紹的內容就是關於這個骨髓增生疾病的治療方法, 大家在治療這個疾病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對待, 上面所介紹的方法其實治療效果都是很好的, 不過如果患者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只是採用這些方法來治療,

而不注意平時護理的話, 那麼疾病有是會慢慢加重的, 一定要做好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