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胖寶寶腿紋不對稱

寶寶在出生的一段時間, 會隨著媽媽們的母乳滋養, 變得越來越胖胖的, 小孩子胖胖的比較可愛, 有的是胖到手和腳, 全部都是一節一節的就像是蓮藕一樣的肉肉, 讓人們忍不住的去揉捏, 當時在洗澡的時候細心的媽媽會發現, 寶寶身體上的腿紋是不對稱的, 這種腿紋不對稱究竟是怎麼回事?

腿紋不對稱是啥?

腿紋不對稱, 通俗點說就是寶寶臀部、腿部皮膚皺褶的深度、長度、數量不對稱。 通常腿紋不對稱有兩種:第一種是位置不同。 將孩子翻身後, 發現孩子大腿的紋路高低不一, 一邊高一邊低;第二種是數量不同。 孩子一條腿有三條腿紋, 另一條腿只有一條或兩條。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是孩子太胖了吧。 "需要注意的是, 孩子的腿紋不對稱可能是一個提示信號--若寶寶有腿紋不對稱的情況, 將有10%左右的幾率患有髖關節發育不良,

會影響寶寶走路。

髖關節發育不良, 在醫學上叫做"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簡稱DDH)", 是導致兒童肢體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嬰幼兒時期, 此病症狀通常不明顯, 而且, 孩子生來如此, 沒有明確主訴, 所以往往會被忽視。 但病名中的"發育性"三個字, 提醒我們, 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 病情則會逐漸顯現。 比如, 寶寶會走之後出現跛行, 髖關節疼痛。 有的成年之後會出現難以負重, 無法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等,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寶寶為什麼會得DDH?

據專家解釋, 這個基本上是天生的, 原因比較複雜, 遺傳因素、孕婦胎位、孕期激素水準都可能有關係。 除了先天因素, 後天因素對這個毛病也有一定關係。

造成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機械學說。 臀位產可使髖關節在異常屈曲位遭受機械應力, 造成股骨頭的脫位;或是產後嬰幼兒包裹不當、抱姿過緊, 因為老人傳統的習慣給孩子抱蠟燭包, 雙腿包裹過緊, 再就是喜歡抱著孩子, 不能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活動雙腿, 都有可能會造成小兒的髖關節脫位。

2. 遺傳因素。 一般認為, 有家族史的發生率是沒有家族史的7倍。

3. 激素學說。 由於分娩時, 媽媽會產生大量的雌激素, 導致小孩的髖關節處於鬆弛狀態, 故易發生脫位。

4. 宮內因素。 如媽媽的羊水過少, 導致宮內空間狹小,

胎兒活動範圍不夠;母體會分泌一種韌帶弛緩素, 而女孩對其較男孩敏感, 易發生髖關節鬆弛, 這也從一方面解釋為什麼女孩的發病率較男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