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學生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文章導讀

在許多朋友的印象中, 學生應該是一群無憂無慮的人群。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沒有太多的煩惱。 其實不然, 學生已經成為了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 不少學生由於患上心理疾病而休學、退學、死亡。

其實, 作為家長和教師, 應該要多留意學生的心理狀況, 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 因為學生其實比較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如果稍有不注意, 就有可能會釀成大錯。

說到心理問題是分層的, 它包括:1、一般心理問題, 通常指由適應引起的負性情緒;2、心理障礙, 包括神經症與人格障礙;3、重症精神疾病。 世界上不存在百分之百心理健康的人, 任何人都有可能在其一生中的某個階段產生一些一般心理問題。 對於剛剛步入大學校門的新生而言, 青春期(12~22歲)本是人一生中波動最大的年齡段, 此階段他們不僅面臨身心的劇烈變化, 而且面臨著自我認識與發展等重要的發展課題。

而進入大學需要適應的東西太多:新的教學方法, 新的師生關係, 新的學習方法, 新的同學關係, 新的生活方式(住宿)及與父母的分離等等。 這麼多問題撲面而來, 新生感覺不適應並有較強負性情緒反應其實都是正常現象,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能在1~2個月內作出積極的調整。 其實, 不僅青年大學生, 就是中年人、老年人也都有自己的適應課題如中年人的空巢綜合症, 老年人的離退休綜合症等, 因此, 對這種由適應不良引起的一般心理問題不必看得太嚴重。 這種觀點表明, 大學生並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單就人格障礙傾向為例, 由於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影響, 中學生性格發展的確是值得引起全社會重視的問題,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一樣需要引起關注。 但是, 如果為了引起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而全面強調大中學生心理上的消極面, 以致給大眾造成一種大中學生是心理疾病高危人群的印象就十分不妥當了。 所以正確看待心理問題, 不要用心理疾病嚇唬學生!

溫馨提示:從上文我們知道, 學生是一個十分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的群體。 因此, 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旦發現學生的心理出現毛病時, 就要及時地跟他們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