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胃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和預後

B細胞淋巴瘤是NHL中最常見的類型, 幾乎占所有病例的1/3。 這類淋巴瘤占以前臨床上的“侵襲性”或“中高度惡性”淋巴瘤的大多數病例。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正確的診斷需要血液病理學專家根據合適的活檢和B細胞免疫表型的證據而得出。 近年多個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資料證明, 其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應當是利妥昔單抗(Rituximab,R)+CHOP方案, 並且通過增加方案的劑量密度, 縮短療程間隙時間, 從而獲得更好的療效, 如R-CHOP14 方案。

治療

近年多個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資料證明,其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應當是利妥昔單抗(Rituximab,R)+CHOP方案,並且通過增加方案的劑量密度,縮短療程間隙時間,從而獲得更好的療效,如R-CHOP14 方案。 R-EPOCH也可作為一線治療方案。 可供選擇的二線治療方案包括DHAP、ESHAP、GDP、ICE、miniBEAM和MINE等。 對於具有明顯不良預後因素的初治患者(國際預後指數IPI中高危及高危組),

誘導化療達CR後實施大劑量化放療聯合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明顯提高其長期無病生存率和總生存率。 對於復發的患者, 移植解救比常規化療解救治療會取得更好的療效。

預後

基因表達譜研究結果:美國Stanford大學與美國癌症研究所合作通過基因晶片技術採用超過1000種基因的基因表達譜分析表明DLBCL包含三種不同的分子亞型:生髮中心B細胞樣(GCB-like)型, 表達正常生髮中心B細胞特徵的基因, 預後較好;活化B細胞樣(ABC-like)型, 表達活化的外周血B細胞和漿細胞特徵的基因, 預後較差;第三型表達譜, 其他無明確特徵的異源性類型, 但預後同ABC。 病理學家們在進一步確定臨床病理學類型之後, 研究通過免疫組化方法, 採用少數幾種具有分化譜系代表的標誌,

將DLBCL分為GCB-like和NON-GCB型, 後者包括基因表達譜分類的ABC和第三型, 這些標記包括:CD10和bcl-6作為GCB標記, 而MUM1作為NON-GCB標記。 Rosenwald等報導GCB型5年總生存率76%, NON-GCB型5年總生存率34%。

淋巴瘤治療結束後不能掉以輕心, 仍然需要定期複查。 治療結束後前兩年復發的風險比較高, 複查的頻率要高一些, 通常3~4個月複查一次, 兩年後可半年複查一次, 五年後可改為每年複查一次, 堅持終身。 雖然通常把治療後五年不復發作為腫瘤治癒的判斷標準, 但不同類型淋巴瘤之間的差別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