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拔火罐要領是什麼

拔火罐是一種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 拔火罐針對某一些疾病是會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只要病人能正確的使用拔火罐的方法, 那麼疾病的症狀都是能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出現。 這樣正確掌握拔火罐的要領就非常重要了。 那麼拔火罐的要領到底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拔罐療法是以罐為工具, 利用燃燒、擠壓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 造成負壓, 使罐吸附於體表特定部位(患處、穴位), 產生廣泛刺激, 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現象, 而達到防病治病, 強壯身體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拔火罐與針灸一樣, 也是一種物理療法, 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 兒童同樣適用。 還稱“拔罐子”。 有火罐、氣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 古稱“角法”。 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 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 使吸著於皮膚,

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 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 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 建國以後, 由於不斷改進方法, 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 進一步擴大了治療範圍, 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療法。

中醫原理

拔火罐中醫認為拔罐可以開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 人體氣機升降失常, 臟腑氣血功能紊亂所致。 當人體受到風、寒、暑、濕、燥、火、毒、外傷的侵襲或內傷情志後, 即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 產生病理產物, 如淤血、氣鬱、痰涎、宿食、水濁、邪火等, 這些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數, 通過經絡和腧穴走竄機體, 逆亂氣機, 滯留臟腑;淤阻經脈, 最終導致種種病症。

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有一種較強的吸拔之力, 其吸拔力作用在經絡穴位上, 可將毛孔吸開並使皮膚充血, 使體內的病理產物從皮膚毛孔中吸出體外, 從而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 使臟腑功能得以調整, 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醫認為拔罐可以疏通經絡, 調整氣血。 經絡有“行氣血, 營陰陽, 儒筋骨, 利關節”的生理功能, 如經絡不通則經氣不暢, 經血滯行, 可出現皮、肉、筋、脈及關節失養而萎縮、不利, 或血脈不榮、六腑不運等。 通過拔罐對皮膚、毛孔、經絡、穴位的吸拔作用, 可以引導營衛之氣始行輸布, 鼓動經脈氣血, 儒養臟腑組織器官, 溫煦皮毛, 同時使虛衰的臟腑機能得以振奮, 暢通經絡, 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 使氣血得以調整,
從而達到健身祛病療疾的目的。

西醫原理

現代醫學認為, 拔罐治療時罐內形成的負壓作用, 使局部毛細血管充血甚至破裂, 紅細胞破裂, 表皮淤血, 出現自家溶血現象, 隨即產生一種組胺和類組胺的物質, 隨體液周流全身, 刺激各個器官, 增強其功能活動, 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現代醫學認為, 拔罐負壓的刺激, 能使局部血管擴張, 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改善充血狀態, 加強新陳代謝, 改變局部組織營養狀態, 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細胞吞噬活動, 增強機體體能及人體免疫能力。 現代醫學認為, 拔罐內壓對局部部位的吸拔, 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迴圈, 促進胃腸蠕動, 改善消化功能, 促進。 加快肌肉和臟器對代謝產物的消除排泄。

掌握拔火罐的要領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拔火罐的正要領後, 才能讓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不出錯, 導致身體被燒傷或者是燙傷。 另外, 掌握拔火罐的正確要領還能讓疾病更好的被治療, 讓身體減少病痛的折磨。 對於治療疾病是非常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