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土三七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Tǔ Sān Qī

【別名】菊三七, 天青地紅。

【來源】為菊科植物菊葉千里光的全草或根。 6~8月采全草, 8~9月挖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達1米。 莖直立, 少分枝。 葉互生, 基部葉有柄, 中部葉基部抱莖, 葉片長圓形, 不規則羽裂, 長5~10釐米, 寬2~4釐米。 頭狀花序頂生成簇;花黃色, 緣花舌狀, 盤花管狀, 5齒裂;總苞片1列, 基部有附加的小苞片, 狀如花萼。 瘦果圓柱形有棱, 冠毛多。

【生境分佈】多生於灌木叢緣、雜草叢、溝邊等處。

【化學成份】幹根含千里光菲靈堿。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藥》:溫, 淡。

【功能主治】《西藏常用中草藥》:活血, 消腫。 治跌打損傷,

瘀積腫痛, 癰瘡腫瘍, 乳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