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闊齒兔唇花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Kuò Chǐ Tù Chún Hu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開科植物闊齒兔唇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gochuilus platyacanthus Rupr.

採收和儲藏:6-7月採收全草, 曬乾。

【原形態】闊齒兔唇花, 多年生草本, 高15-25cm。 莖被糙伏毛。 葉柄長5-17mm;葉三出, 羽狀分裂, 具線形或卵圓形的小裂片, 邊緣具小緣毛, 先端漸尖, 下部的葉片菱形, 上部的圓形。 輪傘花序4-8花;苞片長7-12mm, 披針形, 具明顯的肋, 銳刺狀, 密被具2-5節的毛茸及具柄頭狀腺體;花萼被具2-3節的緊密絨毛狀毛被和無柄頭狀腺體, 萼齒卵圓形, 先端幾三角形, 長6-7mm, 與萼筒等或稍短;花冠長為花萼的兩倍, 上唇2-3深裂, 具披針形裂片, 下唇中裂片短缺,

分成2圓形的裂片, 側裂片長圓形。 花期6-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碎石坡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新疆南部。

【性味】味甘;性涼

【功能主治】安神;止血。 主失眠;健忘;潰瘍病;多種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