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出遊 請收好這份應急寶典
出遊不比居家, 病痛、意外風險大增, 出遊可能要面對各種“旅遊病”和突發意外情況, 學會如何應對這些突發意外才能更好地保障出遊的安全。 國慶長假將至, 我們如何應對旅遊中出現的意外呢?廣東武警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呂軍給市民支招。
A、出門前:先瞭解旅遊地情況
呂軍指出, 出去旅遊, 關鍵要先瞭解以下幾點:
第一, 提前規劃旅遊路線, 瞭解目的地和行程中的天氣、衛生、路況、飲食、住宿情況及應急救援電話等, 做到心中有數, 不要冒險前往危險或者生僻的路段, 確保出遊安全, 並做好相關應對措施;
第二, 要注意地域風俗差異, 避免人文衝突;
第三, 根據旅遊的時間和週期情況, 準備一些相關的藥物, 比如南部地區蚊蟲多, 就要帶防咬傷的藥物;有些日照時間長且紫外線強的地區, 還要準備防中暑藥物、防曬產品和護目鏡等;北部氣溫較低要適當增帶衣物;另外, 還要根據自身既往病史攜帶相關藥物。
B、準備藥物:常見“旅遊病”藥物不能少
除了要注意上述小細節外, 呂軍還一一列舉了出遊中常見的“旅遊病”及相應的預防措施。
●腹瀉
腹瀉、拉肚子可算是最常見的胃腸道“旅遊病”了, 統計表明約30%的旅遊者會發生腹瀉。 主要是旅行疲勞、精神緊張、飲食不當、氣候變化等引起。
建議:旅遊時要格外注意飲水衛生, 飲用經煮沸的開水或瓶裝水較為安全;少喝酒、少吃肉食,
●防曬
外出時應佩戴太陽鏡, 塗抹防曬霜, 防止紫外線照射引發眼睛的白內障、斑點惡化。 以及穿保護性的衣服, 比如穿長褲和長袖服裝、戴遮陽帽、打防紫外線的傘等。
建議:一旦發生曬傷, 可冷水浴或冷敷有助於減輕傷口處的疼痛。
●蛇蟲咬傷
戶外運動或出海行山一定要謹防蛇蟲咬傷。 戶外活動、徒步露營等一旦被蛇蟲咬傷, 應及時採取自救措施。 做好衣物與藥物的雙重防護工作
建議:野外行走,
C、出門在外:學會應對突發意外
呂軍稱, 出門在外, 難保不會突發意外, 遇到突發情況時切記不要光顧著慌張, 學習一些應急技巧, 以備急需時使用。
●出血
1.消毒:用清水及肥皂清洗傷口(僅限傷口較小), 對跌倒擦傷或懷疑會沾上汙物的傷口, 注意小心消毒。
2.止血:讓傷者坐在舒適的地方, 安慰患者並抬高傷肢, 用一塊衣物蓋住傷口, 用手壓在敷料上, 施以適量壓力, 協助止血。
3.包紮:若傷口已經基本上止血,
●心跳驟停
1.馬上進行心肺復蘇。 將心臟驟停病人平臥在平坦的地方, 急救者跪在病人的右側, 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額上用力向後壓, 右手指放在下頜沿, 將頭部向上向前抬起, 一面速請就近醫院前來救治。
2.人工呼吸。 搶救者右手向下壓頜部, 撐開病人的口, 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 用雙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 用中等的力量, 按每分鐘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氣量, 進行搶救。
3.胸外心臟按壓。 搶救者在病人的右側, 左手掌根部置於病人胸前胸骨下段, 右手掌壓在左手背上, 兩手的手指翹起不接觸模擬人的胸壁, 伸直雙臂, 肘關節不彎曲, 用雙肩向下壓而形成壓力,
●溺水
1.檢查。 將溺水者救至岸上後, 應迅速檢查溺水者的身體情況。
2.恢復呼吸通暢。 由於溺水者多有嚴重的呼吸道阻塞, 要立即清除口鼻內淤泥、雜草和嘔吐物, 然後再控水處理。
3.控水處理。 首先, 救護者一腿跪地, 另一腿屈膝, 將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護者的膝蓋上, 使其頭下垂, 然後再按壓其腹背部。 也可利用地面上的自然斜坡, 將溺水者的頭置於下坡處, 或以小木凳、大石頭、倒扣的鐵鍋等作墊高物來控水。 其次, 若溺水者呼吸已停, 應在控水後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急救者將手掌根部置於胸骨中段進行心臟按壓,
●交通事故骨折
1.注意防止傷患發生休克, 不要移動身體的骨折部位, 如果懷疑脊柱受損時, 一般不要改變受傷者姿勢。
2.對具體骨折的部位, 小心用消毒膠布包紮, 並按發生後的狀態保持部位靜止。
3.在沒有包紮用品的情況下, 可就地取材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 以減輕傷者痛苦, 便於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