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抑鬱症不難治就怕病人不配合

“抑鬱症一點也不可怕, 它可治、可防、可控, 就是一種情緒上的感冒, 沒啥大不了的。 怕的是患者和家屬回避疾病, 不聽醫生的意見, 不配合治療, 不承認有病, 要想恢復正常就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情了。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趙振海說。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李舜偉表示, 抑鬱症目前越來越為社會關注, 主要因為病人除了心情低落、壓抑、沮喪、絕望, 常常會有自殺的想法。 由此可見, 及時而積極地治療抑鬱症是十分重要的。 切不可把抑鬱症患者當成是思想問題或一般的精神受刺激來對待,

以免發生意外。

據國際衛生組織(WHO)估計, 中國約有95%的抑鬱症患者從未得到過及時正確的診治。 “大多數抑鬱症患者首診多選擇綜合醫院的內科等科室, 但由於非精神科醫師對抑鬱症的識別率較低, 因此造成抑鬱症患者經常被誤診、漏診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抗抑鬱治療。 ”趙振海說。

李舜偉大夫表示, 抑鬱病人除了心情上的變化, 還有許多軀體症狀, 如果病人不善於或羞於表達自己的情感變化, 只是訴述軀體症狀, 那麼醫師很容易診斷為內科或神經內科疾病, 以至經年累月看病而得不到應有的治療。 有調查顯示, 抑鬱症患者的軀體症狀為:睡眠障礙98%、疲乏83%、喉頭和胸部縮窄感75%、胃納下降71%、便秘67%、體重減輕63%、頭痛42%、頸背痛42%、胃腸道不適36%、心血管症狀25%等。

“如果病人只是主訴身體上的不舒服, 很少有醫師會馬上想到抑鬱症的。 ”李舜偉說。

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謝淑萍認為, 抑鬱症在綜合醫院是常見疾病, 可見於各科疾病。 她認為, 抑鬱症的核心症狀是:心境不好、失眠、疼痛等軀體不適。 “共病時容易漏診。 ”謝淑萍說。

能否不藥而愈

李舜偉表示, 抑鬱是一種情緒狀態, 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沮喪、壓抑和絕望的主觀反應。 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應本來是因人而異的, 一樁可笑的事也許有些人認為很可笑, 有些人卻認為不那麼可笑, 這取決於人整體的感受。 正常情況下, 如果遇到一些不太如意的事, 人們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如高考落第、戀愛失敗、婚姻危機、親人去世等, 但不應當持續太長的時間, 也不應當影響太多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 經過一段時間後, 抑鬱情緒會調整過來至逐步消失。

李舜偉說, 抑鬱症患者的情況就全然不同了, 可以說整天處於一種情緒壓抑、低落、悲哀、失望、甚至絕望的狀態中, 而且這種情緒嚴重地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嚴重時甚至企圖自殺, 所以醫師和家屬必須十分清楚抑鬱症患者的嚴重性, 要及時設法給病人以適當的治療。 另一方面, 藥物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在抑鬱症狀明顯的時候, 要勸說病人不去想不愉快的事是不可能的, 只能通過藥物來解決。 ”李舜偉說。

“很多家屬和患者有很強的病恥感,

認為一旦被診斷為抑鬱症, 就被戴上了精神病的帽子, 因此抗拒到醫院診治。 其實抑鬱症就像情緒上感冒了, 經過治療預後很好。 也有患者認為自己的抑鬱症狀不是病, 僅僅是思想觀念的問題, 或者是意志力不夠堅強, 希望通過自己調整來緩解抑鬱症。 但典型抑鬱症的症狀是自己難以控制的, 就像患了肺炎發高燒, 並不是僅通過多喝水、好好休息就能治癒。 抑鬱症是一種有著神經生物學病因, 發病有生物學因素, 需要及時接受抗抑鬱藥物以及心理治療的疾病, 它的治療效果往往很好。 ”趙振海說。

趙振海表示, 抑鬱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較差:“研究表明只有三分之二患者服藥次數超過醫生處方的80%, 三分之一的患者服藥次數只占醫生處方的40%~80%,

少數患者只服很少的藥物或不服。 首次服抗抑鬱藥第1個月時停藥率35%, 第6個月時停藥率65%。 因此, 只有提高患者依從性, 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抑鬱症患者的預後。 ”

如何看待藥物副作用

趙振海說:“很多患者對抗抑鬱劑治療有很多顧慮, 擔心藥物副反應, 是因為患者及家屬對藥物副作用的理解不全面, 往往會覺得說明書上寫的副反應, 甚至包括一些罕見反應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其實很多常見副反應比如胃腸道反應、頭痛等僅是在治療初期會有, 一般服用2~3周後會慢慢適應。 最常見的副作用大多並不嚴重, 嚴重的副反應發生概率很低, 密切觀察服藥後的變化, 及時彙報給醫生就可以了。 如果服用某種藥物副反應的確很嚴重,

我們換一下藥物就可以了, 因為服用一種藥物副反應大並不代表服用另一種藥物也會有明顯的副反應。 ”

“患者還會擔心服用抗抑鬱劑後會成癮, 其實抗抑鬱劑是沒有成癮性的, 一些患者突然減藥過快或者停藥後, 會出現一些不適, 可能是減藥停藥方法不正確, 如一下子劑量減少太多、停藥太快, 產生了撤藥反應;也可能是減藥停藥後出現了症狀的複燃或者復發, 這並不是藥物的問題, 減藥停藥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一般來說, 加藥不宜過快, 減藥則需要更慢。 ”趙振海說。

趙振海特別強調:“還有的家屬追求沒有副作用的治療, 甚至輕信廣告, 去做各種名稱大氣、收費昂貴的治療, 追求所謂的:沒有任何副反應、一吃就見效、保證斷根、甚至前半年免費的各種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既浪費了錢,又耽誤了治療。上網搜索抑鬱症,很多時候排在前面搜出來的東西都是廣告,這種廣告我是根本不信的。”

“由於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容易復發的情感疾病,據文獻報導,如果不給予藥物干預的話,可能有10%~20%左右的患者一生只得一次,以後不會復發,但大部分的患者有可能會復發,所以為了讓每一位患者儘量少復發,不復發,長期的藥物維持治療必不可少。長期的藥物維持對於防止復發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趙振海說,“一般來說第一次得病痊癒後系統服藥一年以上,得病兩次要服藥3年以上,得病3次及以上的患者要長期服藥。這個服藥的時間供參考,具體到每一位元患者,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服藥的時間。”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鄢光哲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6年10月13日 08 版) 追求所謂的:沒有任何副反應、一吃就見效、保證斷根、甚至前半年免費的各種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既浪費了錢,又耽誤了治療。上網搜索抑鬱症,很多時候排在前面搜出來的東西都是廣告,這種廣告我是根本不信的。”

“由於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容易復發的情感疾病,據文獻報導,如果不給予藥物干預的話,可能有10%~20%左右的患者一生只得一次,以後不會復發,但大部分的患者有可能會復發,所以為了讓每一位患者儘量少復發,不復發,長期的藥物維持治療必不可少。長期的藥物維持對於防止復發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趙振海說,“一般來說第一次得病痊癒後系統服藥一年以上,得病兩次要服藥3年以上,得病3次及以上的患者要長期服藥。這個服藥的時間供參考,具體到每一位元患者,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服藥的時間。”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鄢光哲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6年10月13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