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辛味入肺:行氣活血

文章導讀

導語:麻辣辛香, 是湘桂一帶最愛吃的調味品, 有人吃花椒之類的辛味食物就覺得全身通暢, 有人卻覺得難以入口,

吃了還易上火。 《黃帝內經》曰:“辛入肺, 走氣。 ”說明了辛與肺的關係, 但是辛味食物要看地域、時間和體質的不同酌量食用。

辛味, 是指辛香味, 也就是我們常說麻味、辣味。 其共同特點就是氣味濃烈, 刺激性強。 辛味食物在三餐中以調料居多, 如蔥、薑、蒜、花椒、胡椒、辣椒、大料、陳皮、芥末等。 此外, 還有青蘿蔔。

辛味食物有刺激食欲、健脾開胃一面, 也有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 如女子痛經服用胡椒紅糖水, 感冒喝碗蔥薑茶, 可以活血化瘀、驅寒祛濕, 促進血液迴圈。 平時做肉做魚, 用花椒、蔥薑蒜熗鍋, 可以去腥提香, 降低肥膩之感。

《黃帝內經》曰:“辛入肺, 辛走氣, 氣病無多食辛。 ”由此說明辛與肺、與氣之間的密切關係。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師馬建嶺的一番介紹,

使人們對辛味食物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飲食有常, 物我相適”是中醫飲食養生方法。 不管男女老少, 不論所處地域, 不講春夏秋冬, 都去食用某種食物, 必定“有人歡喜有人愁。 ”

自從川菜、湘菜在大江南北火爆, 麻辣食品極其盛行。 大街小巷, 一些人圍著麻辣香鍋喝酒行令, 大快朵頤。 一會工夫, 有人頭頸流汗, 有人滿臉通紅。 當時“辣得真爽, 麻得過癮!”但事後反映在人們身上的情況可就不同, 有人沒任何事, 有人臉上長紅皰, 有人痔瘡犯了, 有人牙齦腫痛。

#p#副標題#e#

這是為什麼?馬建嶺說, 人與自然密切相關, 同樣, 飲食也要因地因時因人而宜。 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雨量充沛, 濕度較大, 適當吃些辛辣食物, 夏天可除濕, 冬天可禦寒。 而北方, 天氣幹躁, 雨水稀少, 長期食用辛味食物, 就容易患病。 特別是一些特殊人群, 如腎病患者、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以及不適宜食辛味的人們, 更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 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

再如吃肉, 不是每個季節都適合吃一樣的肉。

秋冬季節可吃紅肉, 如豬肉、羊肉、牛肉等;春夏季節就要多吃魚肉和鴨肉。 如果我們不分時節地亂吃, 可能在需要清火時卻吃了熱性食物, 無疑是火上加油, 進一步加重上火症狀。

冬吃蘿蔔夏吃薑

“冬吃蘿蔔夏吃姜, 不勞醫生開藥方。 ” 也許有人會問, 冬吃蘿蔔可保暖防寒, 溫中健胃, 而炎炎夏日為何還要吃性味辛辣的生薑呢?

馬建嶺說, 夏季屬火, 心氣旺, 味屬苦。 而肺屬金, 味主辛。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 火克金, 火旺容易刑金, 導致肺虛, 應該多吃辛辣味養護肺氣。 中醫認為, 夏日食薑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薑的多種藥用功效有關。 姜包括辛味食物都具有增進食欲、祛風散寒、解毒殺菌的功效。 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

會增進食欲;生薑對胃痛亦有緩解作用。

夏天雖熱, 但陽氣在表, 陰氣在裡, 內臟反而是冷的, 容易腹泄, 所以要吃暖胃的薑;冬天陽氣內收, 內臟是燥熱的, 要吃蘿蔔清胃火。 而一天之內, 應該早吃薑, 晚吃蘿蔔, 即“上床蘿蔔下床薑。 ”清晨之時, 人的胃氣有待升發, 吃點薑可以健脾溫胃, 鼓舞陽氣升騰。 到夜間, 人是陽氣收斂、陰氣外盛, 吃點蘿蔔, 潤喉消食, 清虛燥之熱, 有利於休息。

#p#副標題#e#

由於辛味是入肺和大腸的, 能宣發肺氣。 氣行則血行, 氣血瘀滯的人就要用辛味, 讓氣血流動起來, 一潭死水變成活水, 才能有生機。 肺系統的病, 最常見的就是感冒, 而感冒是必用辛味來治療的。 風寒感冒需要辛溫的藥物來發汗, 風熱感冒需要辛涼的藥物來解表。

秋天飲食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 秋天天乾物燥, 身體失水生內熱灼傷津液, 以致臟腑不安。 此時, 少吃辛辣食物, 應食用清淡溫和的粥類、麵湯類以及蔬菜水果。

養肺除了食用辛味食物外, 一些白色食物常常能起到補肺作用, 如蓮藕、百合、梨、荸薺、蘿蔔、山藥、蓮子、薏米等, 只要使用得當,均可以滋陰潤肺、化痰止咳、清熱平喘。如果加上補氣的中藥做成藥膳,如人參蓮肉湯、黃芪猴頭湯、參芪燜鴨等,滋補效果更好。同時,也要根據四季變化和個人狀況使用食物的性味,如肺色白,宜食苦,可食用蕎麥、羊肉、杏子等。

虛者不宜多吃辛

人體的“氣”有多種,五臟六腑皆有氣,如肝氣、腎氣、脾氣、胃氣、肺氣等。辛味能散能行,能耗散正氣,故氣虛之人不要多食辛味之物,以免更傷正氣。辛入肺,肺主氣,故辛味對肺影響更大。

百病皆生於氣。中醫認為,辛屬陽,氣也屬陽,因為同氣相求,所以辛走氣;辛主發散,氣虛的人吃辛,氣就更加虛了。同時,過食辛味,辛入肺,屬金,金克木,木屬肝,肝主筋,所以筋脈敗壞;辛散氣,精神耗傷。

馬建嶺告訴大家,辛養肺,過辛傷肺。衛生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威脅中國人死亡的三大疾病,第一個是癌症,而癌症中肺癌居首。抽煙、環境污染是肺癌的患病因素,過多食辣也是不容忽視的。同時,肺陰虛之人,比如肺結核,就不要多吃辛味;大便乾燥之人不要吃太多麻辣東西;腎陰虛之人,也就是夜裡盜汗、手心腳心發熱的人,不要多吃辛味;患有癰腫瘡癤、目赤內熱、便秘或痔瘡的患者,不宜食用辛味。

只要使用得當,均可以滋陰潤肺、化痰止咳、清熱平喘。如果加上補氣的中藥做成藥膳,如人參蓮肉湯、黃芪猴頭湯、參芪燜鴨等,滋補效果更好。同時,也要根據四季變化和個人狀況使用食物的性味,如肺色白,宜食苦,可食用蕎麥、羊肉、杏子等。

虛者不宜多吃辛

人體的“氣”有多種,五臟六腑皆有氣,如肝氣、腎氣、脾氣、胃氣、肺氣等。辛味能散能行,能耗散正氣,故氣虛之人不要多食辛味之物,以免更傷正氣。辛入肺,肺主氣,故辛味對肺影響更大。

百病皆生於氣。中醫認為,辛屬陽,氣也屬陽,因為同氣相求,所以辛走氣;辛主發散,氣虛的人吃辛,氣就更加虛了。同時,過食辛味,辛入肺,屬金,金克木,木屬肝,肝主筋,所以筋脈敗壞;辛散氣,精神耗傷。

馬建嶺告訴大家,辛養肺,過辛傷肺。衛生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威脅中國人死亡的三大疾病,第一個是癌症,而癌症中肺癌居首。抽煙、環境污染是肺癌的患病因素,過多食辣也是不容忽視的。同時,肺陰虛之人,比如肺結核,就不要多吃辛味;大便乾燥之人不要吃太多麻辣東西;腎陰虛之人,也就是夜裡盜汗、手心腳心發熱的人,不要多吃辛味;患有癰腫瘡癤、目赤內熱、便秘或痔瘡的患者,不宜食用辛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