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十全大補須對癥 辯證進補很重要

不可否認, 正確進補有很多好處, 比如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改善體質、調節臟腑的機能、延緩衰老、美容護膚等。 但在進補的時候, 也有很多參數和變數, 所以, 我經常強調的就是:進補要因人、因病、因地、因時而異, 各取所需。

什么人需要補

中醫對進補有一個基本的原則, 就是《黃帝內經》說的“虛則補之, 實則瀉之”。 不虛不能補, 不該補的去補, 不僅對身體起不到好的作用, 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補出問題來, 那可真是費力不討好。

醫學上有個名詞叫“人參濫用綜合征”, 就是說不該用人參的人用人參進補,

可能會補出很多毛病來, 如全身起疹子、瘙癢、頭暈、血壓高、發燒、出血、過度興奮、精神錯亂, 甚至可以把人補成精神病。 可是有的人偏偏就喜歡補, 有的庸醫也喜歡開補藥, 把病人補出問題來, 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患者也沒有地方說理去。 所以, 在古代, 中醫就有“人參殺人無過”的說法, 就是說盲目進補, 甚至補死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在臨床上也見過一些因為亂補所導致的問題。 有些老年人看見家里的保健品快過期了, 扔了可惜, 就抓緊時間吃。 結果, 短時間內把血壓補高了, 這樣的高血壓我給它起個名字叫“食補性高血壓”。 這類高血壓, 把補品停下來, 根據辨證慢慢調理一段時間, 一般都會恢復正常, 因為這不是真正的高血壓,

不是家族遺傳性的。

不要跟著感覺補

進補還有個常見的誤區, 就是人們容易跟著感覺走。 有些人感覺自己有些不舒服, 比如乏力、頭暈、手腳心發熱、盜汗、性功能低下, 甚至陽痿、早泄等, 就認為自己肯定是身體虛了, 理所當然該吃補品了。 其實這是錯誤的, 虛不虛不是憑癥狀、感覺說了算的。

比如乏力, 近幾年有個時髦的名詞叫慢性疲勞綜合征, 也是亞健康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很多人往往認為乏力就是身體虛的表現, 乏力在中醫學中稱為身重, 可以是虛, 也可以是其他的問題, 比如熱毒、濕氣、瘀血等。 明代張景岳曾經說過:“身重多屬于濕。 ”乏力如果見于舌苔厚重、齒痕多、身材胖大的人, 則一般屬于濕。 這時候,

不僅不能進補, 還應該利濕化濕, 進補只能導致乏力越來越加重。

頭暈、頭腦不清楚也是這樣, 不見得就是因為身體虛, 《黃帝內經》中有“因于濕, 首如裹”之說, 就是說身體濕氣大的人, 會感覺頭部如同被布包裹一樣, 迷迷糊糊不清楚。 男人性功能低下甚至陽痿、早泄就更是這樣了, 表現是性功能低下, 但不一定是腎虛的問題, 很多都是肝郁的問題, 也就是心理問題造成的, 也可能是瘀血或者別的原因。 不是腎虛的原因, 即使吃了再多的補腎壯陽品也不見效果, 甚至適得其反, 因為沒找到病因, 在治療上已經南轅北轍了。

癥狀歸癥狀, 感覺歸感覺, 是不是需要進補不是靠感覺說話的, 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通過中醫的望、聞、問、切來綜合分析,

最后判斷體質究竟是不是虛, 不虛的人不能進補。 所以說, 并不是什么人都適合補, 不虛的人花錢補, 不但浪費金錢, 還可能補出毛病來。

進補要辨證

即使一個人體質真的虛, 也要分清虛在什么地方, 是氣虛、血虛, 還是陰虛、陽虛。 只有了解清楚, 才能有的放矢。 氣虛者補氣, 血虛者補血, 陰虛者補陰, 陽虛者補陽, 氣血兩虛者氣血雙補, 陰陽兩虛者陰陽雙補。 一句話, 什么虛就補什么。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哪方面虛呢?

氣虛證 氣虛證主要表現為少氣乏力、語音低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脹、腹瀉或便溏、易出汗、怕風寒、易感冒、脈虛或無力等癥狀。

氣虛證應采用補氣藥物治療。 補氣藥物多為溫性, 凡陰虛火旺者不宜用。

常用補氣藥物: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山藥、刺五加、白術、蓮子、白扁豆、大棗、甘草等。

常用補氣食品:牛肉、雞肉、乳鴿肉、鵪鶉、海參、腐竹及豬、牛、羊肚等。

血虛證 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暗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 婦女行經量少、延期甚至經閉等。

對于血虛證應采用補血藥物治療。 一般的血虛證, 可選用阿膠制劑、當歸制劑、雞血藤片、何首烏片、歸脾丸等。

常用補血藥物: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雞血藤、白芍等。

常用補血食品:動物血、動物肝臟、動物脊骨、黑芝麻、黑木耳、紅糖等。

陽虛證 陽虛與氣虛是一類, 除氣虛的表現外, 還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白帶清稀、陽痿早泄等。

常用補陽藥物:附子、鹿茸、海馬、海狗腎、鹿鞭、狗鞭、蛤蚧、巴戟、肉桂、冬蟲夏草、九香蟲、杜仲、續斷、狗脊、骨碎補、補骨脂、肉蓯蓉、鎖陽、淫羊藿、菟絲子、枸杞子、韭菜子等。

常用補陽食品:麻雀肉、狗肉、羊肉、蝦以及動物的腎、骨髓、蹄筋等。

陰虛證 陰虛與血虛是一類, 除有血虛的癥狀外, 還有午后潮熱、手足心熱、顴紅盜汗、男子遺精、女子經量少等。

常用補陰藥物:西洋參、天門冬、麥門冬、北沙參、玉竹、石斛、女貞子、旱蓮草、百合、生地、黃精、枸杞、龜甲、鱉甲等。

常用補陰食品:豆腐、鱉肉、龜肉、兔肉、豬肺、豬蹄、蜂蜜、白木耳等。

在選用補品時, 還需注意補藥的效力。 補藥有峻補和緩補之分, 峻補類藥物如人參、鹿茸等, 應禁用或慎用, 使用時必須遵守醫囑, 并嚴格控制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