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心力不足的症狀

心力不足的症狀還是比較多見的, 不過大部分的患者最開始的時候都是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表現, 這也是最主要的症狀, 如果是早期的患者只要是經過一段時間休息調整以後就會使得呼吸困難的症狀有所好轉的, 但是對於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來說可能就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治療才會好轉的。

呼吸困難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狀, 可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等多種形式。 運動耐力下降、乏力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現。 嚴重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現陳-施呼吸, 提示預後不良。 查體除原有的心臟病體征外, 還可發現左心室增大、脈搏強弱交替, 聽診可聞及肺部囉音。

(2)右心衰的症狀和體征主要表現為慢性持續性淤血引起的各臟器功能改變, 患者可出現腹部或腿部水腫, 並以此為首要或惟一症狀而就醫,

運動耐量損害是逐漸發生的, 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 除非仔細尋問日常生活能力發生的變化。 查體除原有的心臟病體征外, 還可發現心臟增大、頸靜脈充盈、肝大和壓痛、發紺、下垂性水腫和胸腹水等。

(4)舒張性心力衰竭的症狀和體征舒張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縮功能正常的情況下(LVEF>40%~50%), 心室鬆弛性和順應性減低使心室充盈量減少和充盈壓升高, 導致肺循環和體循環淤血。 初期症狀不明顯, 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運動耐力下降、氣促、肺水腫。

(1)初始治療為經面罩或鼻導管吸氧;嗎啡、袢利尿劑、強心劑等經靜脈給予。 使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 兩腿下垂, 減少下肢靜脈回流。

(2)病情仍不緩解者應根據收縮壓和肺淤血狀況選擇應用血管活性藥物, 如正性肌力藥、血管擴張藥和血管收縮藥等。

(3)病情嚴重、血壓持續降低(

(4)動態測定BNP/NT-proBNP有助於指導急性心衰的治療, 治療後其水準仍高居不下者, 提示預後差, 應加強治療;治療後其水準降低且降幅>30%, 提示治療有效, 預後好。

(5)控制和消除各種誘因,

及時矯正基礎心血管疾病。

2.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的治療已從利尿、強心、擴血管等短期血流動力學/藥理學措施, 轉為以神經內分泌抑制劑為主的長期的、修復性的策略, 目的是改變衰竭心臟的生物學性質。

(1)病因治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

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調脂藥物進行冠心病二級預防。 消除心力衰竭誘因, 控制感染, 治療心律失常, 糾正貧血、電解質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