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茶樹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Chá Shù Gēn

【英文名】Tea root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茶 常綠灌木, 高1-3m;嫩枝、嫩葉具細柔毛。 單葉互生;葉柄長3-7mm;葉片薄革質, 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長5-12cm, 寬1.8-4.5cm, 先端短尖或鈍尖, 基部楔形, 邊緣有鋸齒, 下麵無毛或微有毛, 側脈約8對, 明顯。 花兩性, 白色, 芳香, 通常單生或2朵生於葉腋;花梗長6-10mm, 向下彎曲;萼片5-6, 圓形, 被微毛, 邊緣膜質, 具睫毛, 宿存;花瓣5-8, 寬倒卵形;雄蕊多數, 外輪花絲合生成短管;子房上位, 被絨毛, 3室, 花柱1, 頂端3裂。 蒴果近球形或扁形, 果皮革質, 較薄。 種通常1顆或2-3顆, 近球形或微有棱色。 花期10-11月, 果期次年10-11月。

【生境分佈】原產我國南部, 現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廣為栽培。

【化學成份】新鮮根含水蘇糖、棉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類, 並含少量多酚化合物(黃烷醇等)。 葉、枝、莖都含黃烷醇(Flavanol)與咖啡鹼(Caffeine),

含量都是從葉到莖, 自上而下依次減少, 莖含多量l-表兒茶精(l-Epicate-chin)。

【性味】苦;涼

【歸經】心;腎經

【功能主治】強心利尿;活血調經;清熱解毒。 主心臟病;水腫;肝炎;痛經;瘡瘍腫毒;口瘡;湯火灼傷;帶狀皰疹;牛皮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大量可用至60g。 外用:適量, 水煎熏洗, 或磨醋塗患處。

【附方】治牛皮癬:茶樹根一至二兩。 切片, 加水煎濃。 每日二至三次空腹服。 (《全展選編·皮膚科》)

【各家論述】《救生苦海》:治口爛, 茶樹根煎湯代茶, 不時飲。

【臨床應用】

1.用於風濕性、高血壓性及肺原性心臟病, 對改善症狀有一定效果。 據12例觀察, 一般服藥3-7天后心悸、氣短及睡眠不好等即逐步改善;尿量增多, 約3-5天開始浮腫逐漸消退;血壓恢復正常, 胸透複查, 心臟陰影較治前有明顯縮小或改善。

未見不良反應或中毒現象。 是否可代替洋地黃類製劑, 有待進一步研究。 用法:挖取10年以上的茶葉樹根(愈老愈佳), 洗淨切片, 每劑1-2兩, 加適量糯米酒及清水置於瓦罐或瓷罐中以文火煎熬;亦可先用水煎成濃汁後再加糯米酒煮, 無糯米酒單用水煎亦可。 風濕性心臟病加楓荷梨1兩、萬年青2錢, 高血壓性心臟病加錦雞兒1兩, 共煎。 每晚睡前頓服。

2.治療冠心病: 老茶樹根1兩, 余甘根(PhyelanthusemblicaL.)1兩, 茜草根5錢, 每日1劑, 水煎服。 每週服藥6天, 連服4周為一療程。 觀察20例, 服藥二療程。 結果有心絞痛的17例中, 顯效6例, 改善8例, 基本無效3例, 合併高血壓者12例, 顯效3例, 改善7例, 基本無效2例。 心悸、胸悶、頭暈、頭痛、氣急、肢麻等自覺症狀, 半數以上病例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部分病例尿量增多, 食欲、睡眠轉佳。 心電圖不正常的14例中, 顯效2例, 好轉4例, 無變化7例, 加重1例。 膽甾醇200mg%的8例中, 7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例下降值為20-40mg%, 3例下降10mg%以下), 1例上升(20mg%)。 副作用:服藥過程中部分病人覺胃部不適, 噁心。

3.治療心律不齊: 用複方茶樹根片觀察冠心病、心肌炎後遺症等所致的心律不齊(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緩等)共30例, 結果顯效(症狀消失, 聽診恢復正常, 心電圖在正常範圍)13例, 有效(自覺症狀與聽診或心電圖好轉)7例, 無效10例。 有效病例半數以上在2-4周內獲效。 初步觀察, 以對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療效較著, 而對竇房阻滯、Ⅲ房室傳導阻滯及持久性房顫等似無效果。 製劑及用法:複方茶樹根片每片含老茶樹根煎膏粉285mg(相當生藥5g),

路丁10mg, B6 5mg。 一般每次2片, 日服3次;部分病例于無效後增加至每次3片或4片。 服後一般無明顯副作用, 部分病員引起失眠, 少數患者覺胃脘不適, 但加用胃舒平後即可緩解, 能繼續服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