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食燒和平常發燒的區別

食燒是一種積食導致的發燒, 普通發燒基本都是因為著涼這種原因導致的, 這兩種情況的發燒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差不多的, 其實它們兩個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但是還是有人會認為這兩種是一種情況的疾病,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那麼食燒和平常發燒的區別是什麼呢?

食燒是很多小孩都會有的經歷, 但食燒不同于普通的感冒發燒, 所以爸爸媽媽需要對食燒有一定的瞭解才能更好的照顧寶寶。 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食燒和普通發燒的區別是什麼吧。

小兒積食引起的發燒表現, 在發燒之前, 孩子食欲非常好, 吃多了, 舌苔厚膩, 沒有明顯的嗓子紅腫, 咳嗽, 感冒等症狀。

而感冒發燒則分為風寒與風熱發燒。 風寒發燒多發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時, 表現為頭痛、怕冷、無汗、發熱、鼻堵、流清涕, 咳嗽, 喉嚨發癢。 治療時可採用疏風溫內散寒之法,

也可以用生薑紅糖水來治療。 風熱發燒則會伴有咽紅腫痛, 流黃涕, 舌紅等症狀, 治療時可喝一些淡姜水, 若有痰症, 則要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 配合一些其他的治療。

除了以上方式, 還有一種更簡單的判斷孩子是感冒發燒還是積食發燒的方式。

我們可以摸摸孩子的肚子和後背。 如果後背比肚子熱, 就是感冒發燒;如果是肚子比後背熱, 就是積食引起的發燒。

食燒症狀:睡眠中身子不停翻轉, 喜歡趴著睡, 大便幹結或酸臭, 口氣重、右側臉發紅, 手心熱, 嘴唇紅。 這時候就要控制其飲食, 不要讓孩子吃多, 及早處理不會引起發熱。

下午和晚上溫度會上升, 舌苔白厚或黃厚, 舌尖及兩側發深紅, 手腳心熱, 手心熱於手背, 肚子熱, 大便幹臭或便秘, 晚上睡覺易煩躁, 如果純粹食積發燒會有汗, 如果無汗的話說明食積的同時是伴有外感風寒的。 因為食物的消化是需要體內的氣血, 而積食很容易消耗體內的氣血, 體內氣血都被消耗了, 衛氣就會虛弱, 衛氣虛弱了自然就抵抗不住外來寒氣的入侵, 所以會容易引發外感風寒。 外感風寒時手背熱於手心。 如果手心熱手背也熱說明既有外感也有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