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3歲小兒結巴該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十分的關鍵, 尤其是在兩到三歲之間, 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已經開始發育, 而父母的言傳身教十分重要, 這個時候如果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孩子就會容易出現結巴的現象, 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中出現結巴會對孩子的交流能力有很大影響, 那麼3歲小兒結巴該怎麼辦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有時, 一句原本可以完整說出的句子, 卻被孩子結結巴巴地說出來, 這並不能說明孩子口吃。 這通常只是一種暫時現象, 過一會兒再說這句話時, 他又能完整地說出了, 這同口吃者是有區別的。 當然, 孩子雖然不是已形成了口吃毛病, 但也不能就聽之任之, 還應該給予糾正。

糾正的方法很簡單, 當聽到孩子哪一句話結巴時, 可以等他說完以後, 家長先清楚地、連貫地將這句話說一遍, 並讓孩子重複。 在沒有急迫表達的壓力下,

孩子往往會很好地說完這句話。 一般說來, 經過3個月左右, 孩子就不會再有明顯的結巴現象了但是, 應提醒家長注意的是, 在發育過程中如果經常出現這種現象, 處理不當的話很可能使孩子成為真的口吃兒。

錯誤的處理方式之一:

無動於衷。 孩子結巴時, 家長根本不予糾正, 當孩子經常遇到某些問題表達不清時, 就會形成一種“定勢”, 一遇某個詞, 便結巴起來, 發展下去將為口吃。

錯誤的方式之二:

呵斥、打罵孩子。 本來, 孩子結巴是無意識的, 家長不予強化, 孩子自己並不自覺。 但有的家長, 聽到孩子說話時結結巴巴的, 就會大聲喝斥孩子, 甚至會模仿孩子結巴的樣子, 斥問孩子:“為什麼這麼說?”使孩子突然意識到, 我原來是這麼說!當他再說此句話時,

可能又犯同樣的毛病。 久之便可能發展為口吃兒。 打罵不僅起不到制止作用, 還會為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

3歲之前的寶寶結巴並不等於口吃。 家長不要給孩子戴上口吃兒的帽子, 也不要暗示孩子哪句話會說不好。 家長只須做一個有心人, 當孩子結巴時, 和言悅色地隨時糾正, 孩子就會流利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

以上文章中所講述的就是3歲小兒結巴該怎麼辦的詳細內容, 相信各位家長朋友們看到這裡都已經對孩子結巴的問題有了深入的瞭解, 也希望各位父母在生活中要多與孩子溝通, 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說辭, 平時讓孩子放下緊張的心理, 多與夥伴玩耍, 溝通, 對孩子改善結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