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柴胡[圖]的功效與作用

柴胡[圖]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 具有很高的養生價值, 對天一些體質不好的人來說, 吃柴胡[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身體健康情況,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柴胡[圖]。

【英文名】 RADIX BUPLEURI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 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 狹葉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乾燥 根 。 按性狀不同, 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 春、秋二季採挖, 除去莖葉及泥沙, 乾燥。

【性狀】 北柴胡: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 長6~15cm, 直徑0.3~0.8cm。 根頭膨大, 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 下部分枝。 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 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 質硬而韌, 不易折斷, 斷面顯纖維性, 皮部淺棕色, 木部黃白色。

氣微香, 味微苦。

【鑒別】 (1) 取本品粉末0.5g, 加水10ml, 用力振搖, 產生持久性泡沫。

【炮製】 柴胡 :除去雜質及殘莖, 洗淨, 潤透, 切厚片, 乾燥。

【性味】 苦, 微寒。

【歸經】 歸肝、膽經。

【功能主治】 和解表裡, 疏肝, 升陽。 用於感冒發熱, 寒熱往來, 胸脅脹痛, 月經不調, 子官脫垂, 脫肛。

【用法用量】 3~9g。

【注意】 大葉柴胡 BupleurumlongiradiatumTurcz.的乾燥根莖, 表面密生環節, 有毒, 不可當柴胡用。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防蛀。

【備註】 (1)治療感冒常與葛根、羌活等同用。 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 邪在少陽、寒熱往來, 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湯);對瘧疾症, 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應用。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鬱作用, 又為疏肝諸藥之嚮導, 是治肝氣鬱結之要藥。 對胸肋疼痛無論內由肝鬱、外因傷僕皆可應用;凡見肝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或痛經等,

均可與當歸、白芍、香附、郁金等藥同用。 柴胡藥性升浮, 配黨參、黃耆等補氣藥物, 對氣虛下陷的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症, 有升舉陽氣作用。

【摘錄】 《中國藥典》

【出處】 《本經》

以上就是對柴胡[圖]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 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 總得來說柴胡[圖]的養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 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柴胡[圖]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