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老胃病注意 這七類藥會暗傷胃黏膜

人吃五谷雜糧, 胃腸功勞最大, 擔子也最重。 隨著年齡增長, 很多人不經意間已經被胃病盯上了。 如果患有慢性胃病, 例如:萎縮性胃炎、反流性胃食管炎、胃潰瘍、十二指腸膽汁反流性胃炎等, 胃黏膜本身的保護機制就會降低, 出現腹痛腹脹等上腹不適癥狀。 這時, 除了需要注意日常飲食之外, 更需要在口服或注射下列藥物時提高警惕。 今天藥師就和大家聊聊胃病患者需要慎用七類藥。

解熱鎮痛類藥物

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吡羅昔康、保泰松、雙氯芬酸、布洛芬等解熱鎮痛類藥物, 會破壞胃黏膜的保護機制。

服用后易出現上消化道的不良反應, 比如上腹部疼痛不適、消化不良, 甚至出現消化道出血等。 此外, 胃鏡檢查常有胃黏膜炎癥、糜爛及潰瘍, 嚴重的還可出現潰瘍穿孔出血。 因此, 胃病患者應該盡可能減少服用此類藥物。

對于既往發生過消化道潰瘍, 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或是正在使用華法林、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患者, 服用此類藥物更應慎重。

如果因病情必須要服用時, 則應盡量選擇其中相對較為安全的品種, 例如塞來昔布、布洛芬等, 且應在醫師指導下調整用法用量, 盡量使用較小劑量。 同時, 可以聯用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米索前列醇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從而保護胃腸道黏膜。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包括地塞米松、潑尼松、潑尼松龍、甲基強的松龍、倍他米松等。 此類藥物均可誘發胃腸潰瘍, 或使潰瘍復發、惡化。

研究表明, 糖皮質激素能夠延緩組織愈合, 還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并使保護性胃黏液分泌減少, 如此一來便降低了胃黏膜的抵抗力。 對于患有胃病的人來說, 糖皮質激素可能會誘發或加重胃、十二指腸的潰瘍出血, 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 因此, 胃病患者在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應慎重。

腎上腺皮質激素引起的胃腸道潰瘍, 又稱類固醇潰瘍。 其臨床癥狀與一般消化性潰瘍略有不同, 其疼痛無明顯規律性, 常為隱襲發生, 待病變已很嚴重, 甚至出血、穿孔才被發現, 這是因為糖皮質激素使疼痛感受閾增高,

炎癥反應降低。 因此, 在使用這一類藥前及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胃腸反應, 特別是原有潰瘍者, 更應慎重用藥。

此外,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應避免與水楊酸鹽、解熱鎮痛藥及抗組織胺類藥物并用。 用藥期間不宜飲酒, 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潰瘍病膳食, 必要時可合并使用制酸、胃黏膜保護類藥物。

含有利血平成分的降壓藥

例如利血平片、復方利血平片、復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等。 利血平能促使胃酸過多分泌, 誘發或加重胃潰瘍出血。 因此, 患有胃病的患者應避免選用含有利血平的降壓藥, 這些藥品的說明書上也明確標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禁用”。

含鈣、鉀、鐵等藥物

例如,

氯化鉀片、鐵劑及含鈣的補鈣制劑。 氯化鉀、鐵劑對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 目前常用的補鈣制劑主要含有碳酸鈣和維生素D等成分, 此類制劑也會引起噯氣、便秘、腹脹、腹痛、胃腸脹氣、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 長期過量服用碳酸鈣還會引起胃酸分泌的反跳性增高。 因此, 如果您患有胃病, 服用以上藥物時應注意調整用法用量, 并密切關注您的胃腸道功能。

抗生素類藥物

如四環素類、紅霉素類、甲硝唑、呋喃類等許多口服抗菌藥易引起惡心、嘔吐、腹痛、食欲下降, 加重消化性潰瘍甚至出血;有報告口服青霉素類抗菌藥物后, 除產生一般胃腸道不適癥狀外, 尚可發生急性腹痛及胃腸出血。 靜脈滴注紅霉素, 也可出現胃腸癥狀,

偶有發生消化道出血者。

多粘菌素對胃黏膜上皮細胞毒性較大, 可造成胃黏膜局部缺血、促進組織胺釋放, 形成胃炎、胃黏膜損傷。

抗腫瘤類藥物

如氨甲喋呤、6-疏基嘌呤、5-氟尿嘧啶類等, 此類藥物能夠刺激胃腸黏膜產生彌漫性炎癥、黏膜腫脹、糜爛或形成胃炎或胃潰瘍, 出現惡心、嘔吐、納差等癥狀。

清熱解毒通便藥

包括具有苦寒之性的中藥制劑。 很多“上火”或者便秘的患者會選用具有清火或通便作用的中成藥治療, 而這類藥物多是由具有苦寒之性的中藥組成, 例如大黃、黃連、黃芩、石膏、人工牛黃、梔子等。

中醫理論認為, 長期或大量服用此類“苦寒之品”會損傷“脾陽”, 引起胃腸道的不適, 例如食欲減退、腹脹腹痛等。 因此,

如果您患有胃病, 同時又屬于脾胃虛寒的證型, 在服用此類中藥制劑時也應格外注意。

文/劉麗爽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