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痤瘡桿菌治療方法有哪些

痤瘡是非常讓人感覺到厭煩的疾病, 這種疾病目前來說還沒有可以在短時間內就徹底根治的方法, 很多患者在接受長期治療過後還是會出現這些情況的, 而且有很多西藥實際上對於這種疾病來說是非常不好的, 還會引發一些副作用, 只能是通過中藥材來治療, 這樣才是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可以從最根本上去改善自己痤瘡桿菌的情況。

1、肺熱引起痤瘡, 宜用清泄肺熱法

肺熱痤瘡, 多由肺有宿熱, 複感風邪, 遂使肺熱不得外泄引起。 其症面長丘疹, 狀如粟米, 可擠出白粉色油狀物, 皮疹以鼻周圍為多, 亦可見於前額, 間或有黑頭粉刺, 且伴口鼻乾燥, 大便幹結, 苔黃, 舌紅, 脈數。 當用上法。 宜用瀉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合枇杷清肺飲(人參、枇杷葉、黃連、黃柏、桑皮、甘草)化裁治之。

2、血熱引起痤瘡, 宜用涼血清熱法

血熱痤瘡, 多由情志內傷, 氣分鬱滯,

日久化熱, 熱伏營血所致。 其症顏面丘疹以口鼻及兩眉間為多, 面部潮熱明顯, 婦女尚有月經前後丘疹增多, 舌紅, 脈細數等。 當用上法。 用涼血五花湯(紅花、玫瑰花、雞冠花、野菊花、淩霄花)合桃紅四物湯(桃仁、紅花、當歸、生地、赤芍、川芎)加減治之, 其效頗佳。

3、胃熱引起痤瘡, 宜用清瀉胃腸法

胃熱痤瘡, 多由飲食不節, 過食肥甘之物, 使腸胃燥結, 中焦積熱, 郁於面部皮膚而致。 其症面部丘疹, 狀如粟米, 能擠出白粉樣油狀物, 間有黑頭粉刺, 以口周為多, 亦可見於背部與前胸, 且常伴有口幹口臭, 飲食較多, 舌燥, 喜冷飲, 大便秘結, 脈沉實有力等。 最宜上法。 用清胃散(黃連、升麻、當歸、生地、丹皮、石膏)加減治之, 甚驗。

4、熱毒引起痤瘡, 宜用清熱解毒法

此痤瘡多由肺胃蘊熱上炎, 複感外界毒邪, 熱毒相結, 蘊於面部皮膚引起。 其症為面部有散在丘疹, 以小膿皰為主, 周圍常有紅暈, 自覺疼痛, 嚴重時可火欣紅腫痛, 伴有發熱, 舌紅苔燥, 脈實數等。 當以上法治之。 用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隨症出入,

其效非常。

5、濕毒血瘀引起痤瘡, 宜用除濕化瘀法

這種類型的痤瘡, 多由素體蘊濕, 郁於肌膚, 複感外界毒邪, 致濕毒凝聚, 阻滯經絡, 氣血不和而成。 其症除丘疹、膿皰外, 常以結節囊腫為主, 皮膚出油較多。 最宜上法。 用除濕解毒湯(土茯苓、薏苡仁、萆艸解、車前子、大豆黃卷、澤瀉、板藍根、赤芍)加減治之, 必收良效。

治療痤瘡常見中成藥

中醫主要採用清熱祛風、涼血利濕的方法:

成藥可選用防風通聖丸、歸參丸等, 內服可用枇杷葉9克、桑皮9克、苦參9克、赤藥12克、丹皮10克、菊花9克、生草9克, 水煎服, 日服一劑。 大便乾燥者,

可酌加酒軍6~10克;結節性囊腫可酌加貝母10克、淩霄花6克。 外治可用顛倒散, 每晚用茶水調後搽患處, 白天洗掉。

白芍3克、細辛3克、通草2克、桃仁3克, 加大棗兩枚掰開。

每日早七時下午四時開水泡服, 八劑一療程。 服到痘痘或大便排出為起效, 再繼續堅持到光潔的那一天。

不用熬藥, 只要把藥放入一個塑膠旅行杯(杯口帶濾網的那種)用開水沖泡服用即可。